爱搜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 第三一零章 京师沸腾!朱元璋引蛇出洞,孙皇后有福了!
“要召集地方兵马,火速前来了!”


兵部侍郎于谦出声说道,声音沉稳。


可仔细听的话,却又能让人从中读出一些焦急来。


不过想想倒也能理解。


年轻气盛,自以为是,偏偏又没有什么能力的皇帝,匆忙之间带着那么多的大军出发,御驾亲征。


身边还跟着王振这个超级搅屎棍。


偏偏的皇帝,还对王振言听计从!


而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又是也先这种,经历了多年杀伐,在草原之上拥有丰富战斗经验,又有极大权柄的人。


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在这种情况之下,又岂能会有一个好结果?


朱祁镇这个皇帝,真不是也先对手!


在得知朱祁镇要御驾亲征之时,朝中但凡有些见识的人。


都不看好他的这场亲征。


真以为那瓦剌也先,会如同大明内部的这些人,因为他是皇帝就让着他?


后面又有消息,接连不断的传了回来。


得知朱祁镇,王振等人带兵亲征的途中,都做出了什么事儿来之后。


于谦等人就变得更加焦急上火。


哪有这般拿军国大事当儿戏的?


现在,于谦他们所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朱祁镇,王振带兵从大同那边撤回。


一路之上被也先围追堵截。


可偏偏又没有从紫荆关入关,绕向了更远处的居庸关。


于谦此时说,调集各地兵马,火速到北平这边,就是因为得知了这一消息。


按照于谦之前所想。


有张辅等人随军而行,就算是皇帝,王振再胡闹,也不会败得太惨。


那至少也是能留下不少兵力。


皇帝等众多人,也能够安然归来,有惊无险。


可是现在,在听到了这一消息之后,于谦是真的坐不住了。


不得不将事情,往最坏的地方去想。


“廷益,冷静!”


有人顺手拉住了于谦的胳膊,出声说道。


这人名叫王文。


此时为都察院右都御史。


“令地方兵马,火速驰援京师之事,不能轻易提出。


一旦提出,必然会遭受攻讦。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宦官毛贵,王长随这些王振的党羽,必然会趁机兴风作浪。


对廷益进行攻击。


廷益很有可能做不成事儿,又受到牵连。


这等重要时刻,廷益你可要行事慎重,保存有用之身。


万万不能因小而失大!”


王文对于谦出声说道。


言语之中带着关切和诚恳。


于谦闻言摇头:“这些宵小之辈,就算对我攻讦又能如何?


千之,现在就已经到了你所说的重要时刻了。


不能再拖了!


必须要有所反应了!


我等在此之前,便是有这方面的担忧。


所以一直未提调集地方兵马入京之事。


现在情况已经变得紧急。


一个弄不好,大明江山社稷就将危在旦夕!


此时怎么还能再想着留取有用之身,以待将来?


此时若是再不挺身而出,做出一些准备,那便也没了将来!”


“廷益,慎重!”


王文望着他面色严肃的说道。


“我知你心情,可越是这个时候,越是需要慎重。


前方最终消息并未传来。


伱此时提出这等请求来,无异于直接宣告了陛下必然大败,局面糜烂。


很多人,都对此有忌讳!


也有很多人虎视眈眈,想要趁此机会来找事儿。


廷益你此时一旦如此做,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那些人会像闻到了血的苍蝇一样,蜂拥而起。


不可不察!”


听了王文的话,于谦缓缓的摇了摇头,神色很是坚毅。


“那又如何?


该做事的时候,总要有人站出来去做事儿。


不能因为怕这怕那,就畏缩不前,左顾右盼。


若是平常,还可以多多思索,多看看局势。


从容衡量利弊得失,从中尽可能的找出一个折中之法。


尽可能做到两全其美,多方兼顾。


可事情得分轻重缓急。


此时,虽然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你我并不知到底都发生何事。


可凭心而论,依照你我真实的看法,陛下他们能落一个好吗?


落不了!


一场大败,在所难免!


最好的情况,便是陛下,还有一部分人能够安然归来。


可那些陛下所带领的兵马,也必然会损失惨重。


那些,都是我大明的精锐。


瓦剌也先这些年,实力越来越强,对大明也越来越不公平。


陛下若是大败,也先那边必然会乘势入关。


京师可就在这里!


一旦破关,用不了多长时间,北平就会被重兵包围!


这还是最好的情况。


倘若……陛下等有所闪失,那情况将会变得更加严重。


就目前来看,别管陛下这一次……能不能回来,情况都势必变得极其艰难!


一场凶险大战在所难免。


事关大明生死存亡!


一个弄不好,大明便要在你我还在之时,遭受浩劫!


无数百姓将遭罪,生灵涂炭!


太祖高皇帝等人,起于毫末,奋起反击,花费了多少年,又死了多少人,才将北元鞑子给驱逐出我华夏!


将丢失了两百多年的北方广大土地,重新收回。


夺回了丢失了三百多年的幽云十六州!


这才多少年?


莫非我等便眼睁睁的看着,这等屈辱之事再次发生?


看着神州陆沉?


我等却因为一些蝇营狗苟,担心自己安危,担心自己利益受损,就在这里不去做最应该做的事?


不去尽可能的来做一些准备,避免这等事情发生?


不去想办法,避免太祖高皇帝等人,辛苦恢复的汉人河山,免遭涂炭?!


衣冠南渡,汉室南迁!


金人南下,宋室南迁……


说不清的屈辱史,流不完的汉人儿女泪!


这等事儿,我不愿意看到其发生!


也忍受不了这种事发生!


更不会因为担心马顺,毛贵这些宵小,就对我攻讦,就放弃最为正确的选择。


我于谦若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一介白丁,在这等家国大事上,自然不会多言。


最多也只是在山河破碎,异族南下之时。


想办法拉些人,尽自己的能力去保河山。


杀狗贼!


可我于谦并不是一介白丁!


十年寒窗苦读,高中进士。


多方历练,高居庙堂之上,现为兵部侍郎。


居庙堂之高,就应该去考虑家国大事,考虑江山社稷!


考虑大明众多百姓!


该我出头的时候,就必须要出头!


不求多少名利,只要能对得起这大明江山,不让山河破碎,不让胡马在这片大地上驰骋,耀武扬威就够了!”


于谦的这一番话,把王文说的是免露羞愧之色。


又着急,又难受,又有一些情绪激昂。


心情十分复杂。


“廷益,你知道我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于谦点头道:“千之,我也知道你说的不是那个意思。


你也不是那样的人!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也是在为大局为重。


可我于谦就是这个脾气,有些时候,有些事儿,遇到了必须做!


千之你不必劝我,我先去做。


若是不成,被小人攻讦,倒了下去,今后不少事还要千之你牵头。


不少事还要你来做。”


王文闻言,神色显得有些焦急。


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来,望着于谦道:“你可知,我所说的那些人,并不仅仅只是马顺,毛贵,王长随这些人?


还有更为要命,更为难缠的!”


他说着,伸手朝着上面指了指。


于谦深吸一口气道:“我自然也知道。


当今圣上可是她的儿子。


她又怎么可能会甘心,出现这样的结果?


圣上不在,她又年轻。


特殊时期,话语权极大。


又有马顺,毛贵这些人在。


我等一开口提及此事,那些人必然会群起而攻之。


多方污蔑潘。


好事也会被他们变成坏事。


而她,因为圣上的缘故,必然会站在他们那一边。


这件事儿做成,可能性不大。


准确来说,是得不偿失。


明明你是在为了大明,为了江山社稷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可偏偏你还要受人攻讦,被人打压,遭受不公的待遇……


可就算是这样,我还是要去做!


总要去试试的,万一成了呢?


遇到了事,危急存亡之秋,总该有人出头,挑起大梁,直面危难。


既然如此,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这事儿,我于谦干了!”


于谦身材瘦削,但说这话时,脸色却变得无比的刚毅。


落在王文的眼中,只觉得这个时候的于谦,身材是无比的魁梧高大。


超过了很多体型比于谦大上很多,位置也比于谦高上很多的人!


“廷益!”


王文望着于谦口喊了一声,想要再说些什么。


可是一时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肚子的话都被憋在了心里。


于谦望着王文点了点头道:“千之,不必再多言。


我意已决,就这样做了。


倘若我真的有所闪失,后面局面变得更坏之时。


你可一定要顶上去!


到了那时,情况会变得更坏,也肯定会有人说出南迁之话。


千之,你那时候可一定要顶住。


绝对不能南迁,任何言南迁者,皆应杀!


情况坏到一定程度,他们最终会同意召集各路兵马入京之事。


到了那时,我若不在,千之你可一定要挑起大梁,重担将压到你身上!”


说罢之后,对着王文点了点头,于谦不再多言,迈步走出去。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那显得有些沙哑又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


伴随着这声音,于谦撩起官袍下摆,大踏步而行。


带着决绝。


王文看怔怔的站在那里,看着于谦消失的背影。


听着他最后所念出的诗。


一时之间,情绪无比复杂。


于谦是个纯粹的人,也是个勇敢的人。


和于谦相比,自己是真的比不上他!


大明需要于谦这样的人。


越是危机时刻,越是局势动荡,就越需要于谦这样的人出现!


……


“太后,臣于谦,请太后做出决断,火速召集各路兵马来京!”


华盖殿内,于谦手持笏板,上前行礼,出声说道。


在他面前,是一张龙椅。


这龙椅与他们之间隔了珠帘。


此时,这龙椅是空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