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民国弃妇逆袭 > 冯家来提亲
方晴出生的那年大涝,连月淫雨,田间玉米棒子成了水稻,端的是愁煞农人。
方晴便是
从糊着窗纸的窗户感受到久违阳光的方晴娘似乎也从生产脱力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灵光乍现,给方晴起名“晴”字,方晴爹之前从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上择的七八个或古奥或优美的名字便没了用处。
对此,方晴爹很给妻子面子“便是晴字吧,应景,但愿也是吉谶。”
当然这话儿已经过去十几年了,现
这十五年,天下称不上太平,皇帝退位、袁氏上台又下台、大大小小的军阀们你打我我打他、洋人们东啃一口西啃一口片刻不肯消停,老天爷也不顺心地连着涝了两年,等人们把水沟挖得差不多把水排走了,又开始大旱了。但方晴小姑娘生活倒也称得上平顺。
方家住
对此百姓心里很是不满,
后来乾隆爷的子孙果真末路了,有人提议重把镇名改回来,却是改成“兴隆镇”,但对此应者了了,左右是个名字,陆镇已经叫顺口了呢。
方家
方晴爷爷名宗昌,前清时候是太常寺一个于姓少卿的幕僚。这于少卿
没想到于知县至此不上两年便病故了。伤心之余,方宗昌也熄了上进之心,只愿享受耕之乐。又因父母亡故,祖籍再无亲人,他便
方宗昌夫妇去了,独子方守仁,便是方晴爹,继续住这个小院。
方守仁家传的学问,四书五经是通的,诗词歌赋虽不,却也会些,又写得一手好字,
方晴乃方守仁长女,方晴八岁时,又添了个弟弟。自方晴出生以来,虽然外面大环境不好,但因本地并没遭兵祸,虽有天灾以至家里田产稍有缩水,却不至于影响生计。现
方晴坐
说话的是同镇的王二婶。王二婶是个顶爽利的妇人,最好保媒拉纤,却并不以此为业,也不满嘴跑马,本镇人倒是很信服她。
王二婶给方晴提的是运河对面七里堡的冯家五爷的长子冯璋。
七里堡是个大村,虽归属陆镇来管,却比镇子主体部分还要大些。冯家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地虽不少,人口更多,也只算是个比较富裕的农户。
这种人丁兴旺的富裕农户有些远见的多半会让子弟书,择其优秀者培养以支撑门户,其他平庸者则只使其粗粗认得几个字便子承父业接着务农。这冯璋便是被选出来支撑门户那一个。
说来,对冯璋,方家并不陌生,因其蒙学便是
对冯璋,方晴也不陌生。
方晴因是长女,到老大了才有兄弟,方守仁夫妇教养上便格外用心。方守仁认为,女子也当书,不为做官,只为明理。启蒙时又小,还论不到男女大防上,便让女儿和弟子们
对这位师兄,方晴幼年时还是颇有好感的,他带来的兰花豆很是好吃,而且每次都多分给自己几颗造化弄人,如今竟然要和他议婚了时间过得真快啊十五岁的方晴很有点慨叹唏嘘的意思。
唏嘘也没耽误偷听。当听说冯璋已入军官学校且是要毕业了,方晴又是一呆,方家小院就像神话里的神仙洞府,日子过得十年如一日,外面却早已天翻地覆了。
方晴愣神的工夫,王二婶已经把冯璋从脑袋顶到脚底板夸了一遍了,最后又总结似的说“听说这冯家的小子原来
吴氏笑着点点头“确实是个勤学上进的好孩子。”
王二婶又恭维方晴“不是好的,我也不能给咱家大姐儿提,谁不知道大姐儿是个样样都拿得出的好闺女。”
“是您疼她呢。”吴氏见王二婶话说得亲近,又是夸方晴,便也顺着话茬说。
“哎呦,我忘了,冯家五奶奶还给了一张相片呢。”王二婶此时才拿出很有点伺机而动的意思,这张两寸小像也果真将吴氏心里已是许了的五分扩大到十二分。
吴氏仔细端详,相片中一个青年军官,比记忆中当然要长大许多,要说这冯璋本来长得就好,穿着这军装,清秀外更添了英武。
吴氏虽心里许了,但这样大事还需方守仁拍板,也需与闺女商议,终身之事终是要闺女点头才好。
“他二婶,我看这孩子是很好的,但这事还得跟晴姐他爹商量。这照片能留我这几天吗让晴姐他爹也看看,他素来喜欢这个孩子,现
“这我能做主,您留着吧。有句话怎么说了师徒像爷俩反正大致就这个意思吧这孩子有这样大出息,也很有方先生的功劳。要是这事儿成了,您和方先生还真多了个半子。”王二婶说。
吴氏笑着叹口气“不敢贪这功劳,当人长辈儿的,总是想着他们都过得好好儿的。”
王二婶又说两句情面话,便问方晴。吴氏说
方晴见王二婶进来,只做才知道王二婶来的样子,站起来让座,又倒茶。
王二婶一边吃茶,一边品度方晴。
苗苗条条的高个子,面貌长得却平常,扁鼻子厚嘴唇,倒是生了一双好看的凤眼,给这张脸增色不少。又可惜这姑娘是大脚。王二婶知道缘故,因她娘吴氏是旗人,旗人姑娘不裹脚。虽有这些不足,气度却是好的,不一惊一乍,也不缩手缩脚,说话时嘴角含笑,眼睛略略弯着,让人看着就喜兴。
再仔细看打扮,月白的半新不旧的褂子,外面套着石青月白枣红三色水田长坎肩,
“大姐儿这活计是真好,看这蚂蚱绣的,活灵活现的。这是给你兄弟做的”王二婶拿过方晴放
“快别夸她,拙手笨脚的,学了这几年,也就是给她兄弟绣个鞋面做做这种小件,大件儿是不行的。”吴氏代为谦虚。
“大姐儿这样的年纪,能把小件绣得这样好,已经不错了。叫我看,咱这四邻八村,手比的上大姐儿的,少。”
“听说二婶最会绣各种花儿的样子,可惜二婶是个忙人,不然可得请您教教我呢。”方晴并不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面子话说得很好。
王二婶也是镇上有名的巧媳妇,最擅长绣花卉,方晴这话正是搔到痒处。
王二婶便笑说“老了,手眼都不行了,这细巧活儿干不了了。不过年轻时候倒是存了好些花样子,回头我给你拿来。”
“那可太好了,不敢劳动您老,回头让我兄弟去拿吧。”方晴笑着看吴氏。
“对,让小子去拿,让他出门溜溜,都让他爹拘坏了。”吴氏笑道。
“您府上是书人家,孩子哪能出去野呢。”王二婶投桃报李地接着话茬说。
这样的家常话又说了两句,王二婶便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