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家的时候,离家多年的他还挺受宠的。
别说他的弟弟们了,就连他哥、他爹都对他
自觉承担起说书任务的纪王,说到自己
等过了几个月之后,兄弟们的热情不减,纪王自己却撑不住了。
成天到晚给人说书,他到底是王爷还是说书的手艺人啊
而且,哥哥们全都成婚了,这就意味着,他现
纪王自己没这个想法,但是宫里
再加上纪王离京两年后的那次光幕,已经预告了他的前途无量,是皇子里最抢手的人物,想嫁给他当正妃的女子数量不少。
虽然是这样,但是景熙帝还是量让儿子们
正妃是要过一辈子的,感情好的话,不纳侧也是有的,景熙帝这种做法,也算是为儿子着想,里头满满的都是慈父心肠。
然而纪王因为本人的光明未来,以及出海数年积压起来的适格的正妃人选,生生地让他感受到了什么叫父爱如山体滑坡。
陷入了成婚前的会面狂潮的纪王父皇的爱,实
平心而论,纪王这个成婚对象,并不是只有优点的。
确实,他出身高贵、秉性纯善,此前无有侍妾,未来又相当可期,
可是他为人跳脱,没有野心、胸无大志,
况且,纪王的心已经野了,
回到久别的京师不久,他就已经有点厌倦了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
纪王的想法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祁元询能够感受到。
所以当纪王请求,若再有宝船出海,希望再度随行的时候,祁元询也允许了。
祁元询也是偏袒儿子,才会
相亲结束后,纪王选了一位武官家出身的女子做王妃,这位王妃个性恬静,倒与纪王如今跳脱的个性并不相同,也能互补一番。
和兄弟们相比,纪王成婚的年龄已经稍微有些晚了,所以纪王的大婚到来得很快。
景熙五年的年底,他就
成婚之后,纪王和他的新婚王妃没
前途无量的纪王殿下,实
和几位皇兄一样,
纪王也是乖觉,想要逃避责任,还特意写了一封奏疏向祁元询解释。
祁元询看到他家老四的一番歪理邪说就笑了。
那奏疏上密密麻麻、冠冕堂皇的话,结合纪王的性格分析,便能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不想工作,我想休息”。
这么个性子,跟着宝船的船队一起去开拓未知世界也就罢了,未来治国该怎么办呢
难不成还是要养孙子
大号没有练好,练小号就一定稳了吗
想是这么想的,但纪王也只是个性散漫放飞了些,人还是有优点的,祁元询也不至于不顾孩子的个人意愿去强制他学习理政之术。
更何况,纪王给的理由也算有点道理。
他希望游历中原,了解民生,再实地考察一下,大周各地百姓如何劳作,吃食为何。
从其他番邦带来的粮食,都是原始版本,不适合广泛地推广到整个大周地界。
祁元询先从上层推广,同时借助朝廷的力量选择几处做试点,也正是因为此事。
宝船出海,不可能
祁元询大方地给了儿子假期。
纪王没有明说的,他也考虑到了。
游历各地,怎么能不吃各地的经典小吃、美食呢
他给儿子的新婚假,连度个蜜月的时间都不够,放纪王出去,也算是让他补上假期了。
回来的这几个月时间里,纪王除了繁忙,便是沉浸
而此番携王妃出游,是他长大那么大,头一次能完整游览一遍大周统治下的大好河山。
论疆域之广阔,论风光之秀丽,论国人之勤朴,大周所据的中原都是天下之冠。
跟着宝船出海见过了那么多不同番国的风光,有些确实有其不同凡响之处,可是论物阜民丰,还是只有大周,冠盖当世。
有些番邦之王,过得甚至还不如大周的一个富裕百姓。
然而为大周自豪归自豪,
这也不怪他,古往今来那么多王侯将相,有这个闲暇看完整个中原疆域的,几乎不存
他们兄弟里,和太上皇一道出游最多的皇太子,也只是对两京之间较为熟悉。
但是两京富庶之地,哪里会差到哪里去
这一回,纪王是打定了主意要好好逛逛,不独是名声
这么一游历,才一两个月,他便觉出不同来了。
大周的变化实
纪王带着王妃一道出门,可谓是轻车简从,一点都没有将自己藩王的身份张扬出去的意思。
这样也更方便他们体验纯正的民间民俗。
就是再怎么俭朴,他们也不是一直走路的,总有要用到马车或者行船的时候。
纪王原本是一点都不觉得有问题的,直到王妃感慨了一番,他才
纪王还记得当年跟着宝船出
出
宝船上的人,有士兵、有指挥、有内侍,这些人
纪王还记得,这些人当初还感慨过,这些地方的路,已经比他们的家乡好得多了。
除了因战败或家族获罪被充入宫中的罪人之后,宫中其余的内侍,有许多都是家中生计艰难,没有办法,才入宫的。
甚至于,入宫成为内侍,相比于他们
一个地方好不好,就算是见不着人,也能从这个地方的环境上看出来。
要是交通顺畅,路修得好,这个地方就是再穷也不会穷到哪里去。
反倒是那些穷山恶水、交通不便的地方,更容易出“刁民”,没办法,本身环境就不好,交通更不好,那就是再努力,也好不到哪里去。
纪王这两个月走过的地方,竟然都是极为平整,堪比官道的地方。
富庶的地方,还会用青石板铺满地面。
纪王
“父皇圣明啊,我
“诶这些地方的路难不成都是父皇下令要修的各地都要修路,朝廷要征
“殿下想错了。这些地方的路都堪与京畿之地相比,确实是有赖于父皇的仁政,只不过呢,不是朝廷征的人,是各地的商贾出的钱。”
纪王瞪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你说是朝廷或者地方上的乡老,甚至百姓集钱修建的也就罢了,商贾出资投机倒把、不事生产之辈,也会行此善事难不成,父皇一旨令下,此辈便都变成忠君爱国之人了”
不是纪王看不起他爹,实
士农工商,商为最末,高皇帝曾为天下百姓设籍别类,唯有商人未有正式户籍,以至于纪王
大周开国至今,都是盛世,未曾有需要商人们出钱出力的时候。
不到这种危难时刻,皇帝不下圣旨承认商人们的正式地位,不让他们捐钱捐粟为国效力、换取朝廷表彰或扶持,那商人们怎么会傻到往自己身上割肉
“殿下想到哪里去了。父皇的圣旨只是允大商之家捐钱修路,助益民生,以此来确定民籍罢了。本朝未曾禁止商人子弟参与科举,只是这些商人,行走各处,踪迹不定,越是大商,他们家的子弟,越是容易被指斥为冒籍。”
“你这也知道我都还是听船上的张指挥说起过他家乡有出过这类事,才知道的呢。而且,若只是商人捐钱,也不至于咱们走的这些地方都是修好的路。有点本钱的商人,哪个不是
“父皇圣明,早已下令了,富者连田阡陌这样的事,早已是不可能了。”
纪王一听,颇觉惊奇。
他之前与纪王妃交谈,从不往这样重要的事情方面说,竟到现
不过转念一想,他家王妃虽然生性文静,但祖父曾经是皇祖父燕山护卫的副千户,父亲也子承父业,甚至青出于蓝,任指挥使,乃是诸王王妃自低品官员之女中择选后,少有的出身较高者。
有这样的见识,也不算稀罕事。
惊讶完了之后,纪王便将注意力投注到王妃与他说的那一桩,天下下令不准臣僚、商户、富户广蓄田产之事。
本朝对文人一贯是有优待的,天子便以文臣免税后,常有举业来投之人,以致天下税益少,规定了文人士子以及朝中官员的免税田亩之限额。
同时,又以商人凭借财富
简而言之,无论是文人还是商人,现
有意思的是,天子景熙帝未曾规定中原之外地方的田产如何。
甚至于,对处于汉王控制下的安西、化为交趾的原安南,现
中原之外的这几处大周藩国或新并行省,只要是百姓自行开拓而非官府已着人开拓完成的田地,不管多少,官府都给予承认,甚至于大量开拓的,官府还会给予补贴。
国内商人们不可多买田地,但一个地方的地总是有限的。
若是商人想让自己的子嗣
当然,这只是各地的路况变化得如此之大的其中一个原因罢了。
官府每年农闲之时,也会安排百姓来完成这些任务。
自数千年前有徭役开始,官府便会征集丁壮完成徭役,传到大周这个时代,还是没
具体细化到什么程度,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同一点这种徭役,是官方征
同从军的时候要征丁一样,这样的徭役,除非官宦之家或者有功名
景熙帝登基后,便给各地按照一定的数额
也有不自觉要往这笔钱上伸手的毕竟和高皇帝与太上皇相比,今上景熙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父辈看好的继承人的形象,属于宽仁之君然后,这些人虽不至于落到高皇帝时期,贪渎之辈皆剥aa皮aa充aa草的下场,但也都丢了乌纱,罚没了家财。
纪王这位天潢贵胄没
王妃的话,纪王是相信的。
他们
要知道,他
大周的铜钱
甚至于,有些盛产金银的番国,他们的百姓,使用金银的频率小到纪王难以相信的地步,原始到以物易物的形式他都见过许多次。
大周内部的财货流通倒是很简便,只不过从前未曾渐止宝钞的时候,百姓们也是宁愿使用铜钱、非制式的金银甚至以物易物,也不愿一直用宝钞的。
反观现
不是他寒碜自家高皇帝,要知道,宝船上的有些将士,对从前朝廷赏赐财物,一部分以宝钞作抵的方式可是有怨言很久了。
即便是崭新的宝钞,
要说景熙帝为君,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改变了大周许多,原本对此感触不大的纪王,现
也正是因为他
大周的现状,与宝船上他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民间情状全然是不同的。
他给他爹带回来的可以广泛播种、耐寒耐旱的良种,以及其他的作物种子,都是锦上添花,以他爹现
纪王突然心疼起自家的皇太子大哥来。
有皇爷爷这么一位开疆拓土之君、父皇这么一位改善民生、广施恩泽之仁君珠玉
只不过这个盛世的含金量,一大半得落到皇祖父、父皇的身上去了,大哥再努力,再起眼,好像也超不过父祖了啊
唉,不过,算了,谁让父皇是光幕预定的皇帝呢
那些番邦之人都是怎么说的来着
光幕乃是上天之启示。
光幕都有过预言了,那父皇做皇帝,也是上天预定的。
有这样的皇帝,有这样的父皇,是天下和他们的幸事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