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二年的元正日,乃是大唐新皇登基的第二年。
新元初年,李隆基驾崩,为了守哀,全国减少了娱乐活动,就连一年一度的上元节,也是一切从简。
而新元二年,太上皇孝期已过,北唐上下,为了庆祝新皇登基,全国上下都在张灯结彩,操办喜宴。
这个时候,北唐各地的州官和军将,也从各地赶来,一是为了年底汇报,二也是为了参加大朝会。
元正日当天,凉城皇宫中举行大朝会。
凉城大朝会与天宝年间不同,为期只有一天,整个仪式分为清晨、后晌和夜晚三个时段。
清晨时分,皇帝周钧携百官,去中殿天台焚香祭拜,向天祈求新的一年里全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后晌之时,百官按照级别进入朝堂,整齐列队,等待皇帝的驾临。
殿中,顶梁高悬丹诏,彩绣幡旗招展。
皇帝周钧入殿后,礼部循制带领百官行礼,来自大唐周边地区的小国使节进献礼物,皇室受礼再赏赐无数。
太阳落山时分,大朝会进入夜宴环节,朝殿后方的贺仪殿,则作为元正晚宴的举办地。
迈过层层门阶,映入眼帘的,是无数的案台、满目的繁花、精美的雕刻和穿梭的宫婢。
大殿正中,周钧一身皇袍,坐在上座,看着殿中的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节,回想起从前的记忆,一时之间有些感慨。
坐在周钧身旁的尹玉,见皇上有些发愣,轻声提醒道:“二郎,小辈们来敬拜了。”
周钧反应过来,朝下看去,只见周逍、周祎、周婉娘一众皇子公主,在御座下方行了拜礼,口中又呼道父皇。
周钧笑道:“起来吧。”
循礼完成,一群孩子站起身来,欢天喜地的跑去玩闹。
文武百官这才按照官阶和职务,来御座前敬祝。
首先上来的,是安西、凉城和长安三地的政事首辅。
北唐的国土跨度极大,从东到西绵延近万里,但粗分下来,大致有三块区域,分别是安西、凉城和长安。
安西是周钧起家时的大本营,太学、兵工厂、商业中心、宗教中心都坐落其中,民忠在三地之中也是最高,政事首辅为柳载。
凉城乃是北唐的首都,主要管辖着河西、朔方和河北等地,政事首辅乃是封常清。
而长安是北唐新近攻打下来的副都,管辖着包括关中、河湟等地,政事首辅是北唐老臣高适。
文官们按照三地划分,跟随各自的主官,依次上来向皇帝敬祝。
文官走完过场,接下来轮到武官。
朔方、河西、范阳、平卢等地的节度使,以及行军道的兵马使,还有兵部的诸多将官,纷纷上前敬祝。
按照朝廷仪制,排在武官后面,原本应当是各地州县的上官。
但如今,锦衣卫作为独府,也在宫宴之中挣得一席之地,排了进来。
等到晚宴敬祝结束,周钧揉了揉有些僵硬的笑脸,向一旁的范吉年说道:“开始宴会吧。”
不多时,宴会殿中,钟磬齐鸣,歌舞连连。
周钧正在看着歌舞,礼部尚书杜甫来到御座前方,犹豫片刻后说道:“今日大朝会,微臣斗胆,请来了一位故友,为陛下敬贺。”
杜甫不善言辞,平日里都是埋头做事,很少会阿谀奉承。
今日,他突然过来,说是找了一人来敬贺,这让周钧有些意外,也有些好奇。
周钧:“让他进来吧。”
杜甫:“喏。”
一炷香过后,贺仪殿的正门前,出现了一个老人,跟在杜甫的身后,亦步亦趋,颤颤巍巍的行向里方。
周钧起初与郭子仪和李光弼,正在商谈边防一事,并没有注意到进来的访客。
眼角余光瞧见高适、柳载、岑参等文官纷纷站了起来,周钧也不自觉停下交谈,朝殿门看去。
跟着杜甫的老人,一头白发、身形佝偻,满脸都是沟壑,但浑身上下无论衣着还是配饰,打理的一丝不苟,神情之中隐约还有着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