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齐第一诸侯 > 第八十二章 事情全貌
    自从杨宁离开历城县进剿泰山贼,杨小福就没有在他面前出现过。

    这位在杨、张两家攻占历城之战中,有过显赫功劳,表现异常突出的机敏人物,杨宁当然不会让他没有差事可干。

    进占历城县后,杨宁固然有许多事要忙,但他心心念念的发展大计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尽快占有整个济南郡,建立自己的军政基业。

    一个县邑实在是太小,杨宁根本施展不开,不拿下济南郡什么都是白说,他能早早答应张明成扩军四千,就是立足于这个计划。

    正常情况下,要一个县一个县拿下济南全郡无疑太过麻烦,且不太现实,毕竟曹嶷不会坐视不理,彼时杨宁做什么准备都是多余。

    但泰山贼大举出山掠粮的消息传来,杨宁顿时看到了破局的希望,尤其是在探明泰山贼刻意避过历城县后,杨宁心思立即活泛起来。

    泰山贼他是不放在眼里的,哪怕当时的四千兵马是仓促成军,他也有很大把握击破人数不太离谱的泰山贼群体。

    事实上,转战各县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剿贼,不如说是练兵和接收地盘。

    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泰山贼在分散掠粮,各县人马有限,杨宁可以从容地各个击破。

    倘若泰山贼合兵一处,尤其是在裹胁百姓、接收河北流民后,实力会飞快膨胀,那就不是容易对付的了。

    不是说不能胜,而是不好聚歼。

    前面说过,杨宁剿贼的最终目标,是让山中没有贼寇,那么最大限度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收编俘虏,至少让济南郡的泰山贼回不去,就是杨宁当下必须考虑的问题。

    因为这个长远考量,杨宁安排杨小福带领一群精锐人手,扮作失去家园的大户子弟,混入泰山贼中,并尽量谋取一定地位。

    这不是什么难事。

    一方面杨小福机灵,以往是做家仆的,既知道怎么跟下面的人打成一片,也明白大户子弟是什么做派;另一方面泰山贼的队伍每天都在壮大,杨小福混进去毫无难度。

    至于取得一定地位,那是有点考究本事,但无外乎两点:

    如果泰山贼首领是个蠢笨的,杨小福就奉承对方,把对方伺候舒坦;如果泰山贼是个聪明的,那肯定会刻意收揽人才,杨小福能写会算,在大族子弟中平平无奇,在一群贼寇中就是珍贵存在。

    事实证明杨小福做得不错。

    这是他的本事,没什么好多说的。

    杨宁的长远布局不仅体现在对付泰山贼上,更体现在谋取郡城上,毕竟要说长远价值,整个济南郡对杨宁最重要的目标,同时也是最难拿下的地盘,无疑是郡城东平陵。

    有夺取历城县的经验在面前,杨宁不把这个方法发扬光大都说不过去,在把杨小福派出去的时候,他没忘记往东平陵安插人手。

    这件事同样有难度。

    泰山贼出来了,且势力庞大,摆明了是要祸害地方的,东平陵里的官吏、豪强又不是傻子,肯定早早关闭城门、封锁街区、禁止出入。

    但所谓的封城,不过是对平民百姓而言,又哪里能对有关系有人脉的富贵之人严格执行?

    那么杨家在东平陵有没有身份不俗的亲朋好友?

    答案是,没有。

    杨家没有没关系,杨宁麾下又不是只有自家一个地方大族,虽说彼时祝阿县、著县、管县的豪强还没加入他的队伍,但张家、孙家还能在郡城都没关系?

    答案是,也没有。

    不是真的没有熟人、故交,而是那些人地位都不够。

    最后出马的人,是李清菡与李蒹葭。

    只能说李家不愧是青州有名的世家,门生故吏遍天下做不到,亲朋旧交遍青州还是问题不大。

    如果赵宁图谋的是某个普通县邑,那李家可能没有办法,毕竟县城跟州城差得有点大,杨家、张家、孙家这种乡野大族拿州郡城池没辙,李家这种高高在上的士族门阀,拿地方小城也没奈何。

    大家层次不同,各有圈子罢了。

    东平陵作为郡城,正好在李家的影响范围之内。

    李清菡、李蒹葭要进入郡城躲避泰山贼,理由正当处境紧迫,对方没法不让她们进去。

    她俩不仅自己进去了,还带进去了一大票人手。

    这同样没什么好多说的,堂堂李家嫡女,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候,多带点随从护卫保障安全很合理。

    是以杨小福虽然没进城池,但之前跟随他潜入历城县,与他一起攻打过城门的人里,却有人跟着去了,这些人对聚拢游侠、袭击城门、里应外合这种事有实际经验,做起事来不能不顺手。

    因为自己的身份,李清菡属于妥妥的特权阶层,在城里享有一定程度的活动自由。

    她带进去的那些人,得以顺利联络游侠,并通过贿赂、收买等手段,跟守城将士打好关系,保证了与城外的消息畅通。

    至于跟李家有关系,能放李清菡进城的人,很可能知道李清菡跟杨家的底细,在杨宁已经起兵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放李清菡进城,就不怕对方跟对方里应外合夺取城池这种问题,就显得很多余了。

    说到底,杨宁起兵的旗帜是抗胡,正在做的事是对付泰山贼,还没跟曹嶷闹起来,李清菡跟杨家有纠葛又怎么了?

    只要杨宁没有兵临城下,表现出对郡城的图谋心思,李家的亲朋故旧便不可能让李蒹葭在城外等死。

    退一步说,纵然杨宁到了郡城前,李家的亲朋故交也不会对李清菡怎么样,大家都是地方势力,低头不见抬头见,利益相通,有什么理由在曹嶷没有命令的情况下,为了曹嶷得罪李家?

    乱世当头,明面上的青州之主是会变的,今天姓曹明显可能就姓李,而地方上的大族却不会更改,但凡有可能,大家就不会为了曹嶷结怨“自己人”。

    总而言之,李清菡跟她带进去的人,顺利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当杨小福依照杨家传递消息的特定信号,跟城里的人取得了联络,后面的事情就变得顺理成章。

    对杨宁而言,这个计划真正需要他抉择的地方,其实在事前:

    要不要让李清菡冒险,能不能信任对方的能力。

    前世他是身负血海深仇,一心抗胡的沙场名将,重生后满脑子都是军政大计,根本没去如何关注李清菡,更缺乏跟女人共谋大事的经验,本能地抗拒让女人承担大任。

    最终促使他拿定主意的,是李清菡的个人态度与非常局势。

    李清菡只用一句极为简单的话便说服了杨宁:巾帼不让须眉。

    想到李清菡在跟范家购买军械的事上的表现,杨宁接受了这个说法。

    局势所迫就很简单了,除了李清菡,杨宁找不到别的人来做这件事,而且他不能拖延时日,坐视失去早早得到郡城的机会。

    李清菡之外,还应该夸奖一下的人物,那无疑就是杨小福。

    虽说李清菡带去的人,每日固定要跟外面沟通消息,以确保所谋之事能正常进行,杨小福作为自己人找到这个渠道不难,但相应环节还是有些讲究的。

    首先,杨小福是早早与郡城取得了联系,而不是在王士诚决定进攻郡城后才临时为之,毕竟那时候他身边就跟着王士诚的人了,如果事先没有准备,很可能在那些人面前露馅。

    时间有多早?

    杨小福在抵达郡城外的当日夜就联络了城里。

    其次,张明成一到,杨小福当晚立即派人找到他,双方及时建立起消息沟通渠道。

    这很重要。

    因为这个缘故,杨宁才能一到此地就了解到泰山贼内部的各种情况,并在综合各种情报的基础上,及时做出让杨小福推动泰山贼进攻郡城的决策。

    杨宁能做出这样的决策,有很多原因。

    比如说正常进攻东平陵的难度客观存在,又比如说强夺东平陵吃相难看,无法收获城内之人的好感。

    而进城剿贼,拯救万民于水火,一下子就能收获大家的拥戴,有利于他迅速在郡城站稳脚跟,对抗曹嶷的大军。

    还比如说,泰山贼被他逼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而杨小福告诉他张春是个颇有智计的聪明人,引诱、推动泰山贼进攻郡城具备可行性。

    所以,当王士诚想要用攻占东平陵的方式跳出两难之境,而又找不到迅速得手的办法时,杨小福这个“柳统领”及时站了出来。

    即便当时张春不提出这个建议,杨小福私下里也会引导王士诚做出这个选择,只要他说出自己在郡城有“游侠”人脉即可。

    因为杨小福的人趁着夜色往来联络,杨宁才能准确知道王士诚派了多少人断后,准备在哪里伏击他,又因为这些人躲起来观察了孙贵的进退路线,杨宁方能避过各种障碍。

    倘若是军纪严明的正规军,杨小福的人肯定没法随意进出军营,给杨宁传递什么消息,又监视孙贵的一举一动。

    但泰山贼只是一群贼寇,且一路裹胁、收拢了太多人手,营地不可避免乱糟糟的,没有执行严格军纪的基础,这就给了杨小福施展手段的机会。

    带领兴复军冲进城门洞的那一刻,目光坚定的杨宁心潮起伏。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人才是最重要的条件,寻常时候或许看不出来,但到了关键时刻区别立即显现,若无李清菡与杨小福,他哪能如此顺利进入东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