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风起长安 > 15、秋风赋(一)
    皇帝想接张贵妃回宫,却又拉不下老脸,便派人先去施恩,同时答应皇太子的话他也没有忘记,赶在张氏回宫前,先将赐婚的诏书下了。

    关于雍王的婚事,因第十子周王尚未婚配,故只作婚约,大婚的六礼要等到周王纳妃后再补全,皇帝原本犹豫雍王的婚事,辗转思索了许久最终才定下,他有私心,或因人,或因事,但绝非是为了维护太子的呵护之情。

    对于皇子纳妃,政事堂没有意见,更何况未来的王妃还是将门出身,由中书令章寿所执掌的中书省目前还算是一片清流,办事效率也十分高,章寿极清楚大唐现在的处境,皇家能用联姻拉拢武将,这对大唐江山的稳固,有莫大的帮助。

    贤相在忧国忧民,但皇帝却并非是这样想的。

    政事堂内,由六位中书舍人先行草拟好诏书,再由中书令章寿挑选一篇较好的初稿进行修改,随后作为正式诏书上呈天子。

    “圣人。”中书省的官员将拟定的诏书呈上,“中书省的诏书拟定好了,请圣人御览。”

    “这老东西在政事堂,倒是给吾省事不少。”皇帝极小心眼,仍记得章寿前几日在朝堂上对他的责骂,虽心有怨念,却又不敢真的罢相与惩治。

    皇帝拿起诏书,只觉得字迹眼熟,便询问道:“此诏何人所拟。”

    “回圣人,是中书省新任的中书舍人贾志,已故礼部侍郎贾真之子。”官员叉手回道。

    “吾差点忘了。”皇帝揉了揉额头,“贾真早已离开了吾,他的儿子,倒是得了他几分真传。”旋即提笔,在两份诏书上分别画了一个敕字,一份下到九原郡,一份则往雍王府。

    “雍王不在京,让尚书省那边先把地方的诏书宣了。”皇帝搁笔道。

    “喏。”

    中书省的官员刚走,章韬光便带着张贵妃的一缕青丝回了宫。

    “圣人。”章韬光入殿跪伏。

    “贵妃如何?”皇帝问道。

    章韬光旋即将包裹着张贵妃秀发的丝巾拿出,“贵妃娘子觉得自己有愧于圣人,被送出宫的这段时间里茶饭不思,小人奉圣人命送御膳,娘子便让小人将此物带给圣人,娘子说,妾忤圣颜,罪当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无可遗留,然发肤是父母所有。”

    皇帝伸出颤抖的手接过张贵妃的一缕秀发,他并没有想到一向傲慢的张贵妃竟会这般做,便十分懊悔自己因朝事迁怒于她,连忙呼唤道:“冯力,冯力。”

    内侍监冯力步入殿,走到皇帝身前叉手道:“大家。”

    “贵妃既有悔意,吾便宽恕她这一次,你去将她接回宫。”皇帝挥手道。

    “喏。”

    冯力带着皇帝的旨意出宫,又恰好碰到尚未回东宫的太子李怏与孝真公主。

    李怏对冯力很是尊敬,还主动上前搭话,“二兄。”

    “阿翁。”孝真公主亦走上前对其敬称。

    “殿下,公主。”冯力面对太子十分和蔼。

    “二兄这是出宫去?”李怏问道,“阿爷吩咐的差事么。”

    冯力点头,“大家派老奴迎贵妃娘子还宫。”

    李怏与妹妹对视一眼,随后朝冯力道:“原来如此,这次阿爷怎么…”

    “是御史中丞温冀。”冯力道,“大家本就有意要接回娘子,温冀两句话便说动了大家。”

    “老奴还要去迎贵妃娘子,就不陪殿下与公主了。”

    李怏点点头,“二兄路上慢些,也不急这一时的。”

    冯力点头,刚走两步随后又回头,提醒太子道:“殿下今早向大家提的雍王婚事,政事堂已经拟诏,大家画了敕字,门下省复核后,此刻想来尚书省已经拿着诏书前往九原了。”

    听到这,李怏很是高兴,毕竟一向疑心重的皇帝这次竟如此快的答应了请求,同时他又有些担忧,“十三郎还未回来,也不知他对这门婚事究竟满不满意。”

    “殿下当真给雍王议了亲?”孝真公主问道。

    李怏点头,“三娘不也为十三郎操心么,因为他的腿疾。”

    “可是殿下主张为十三郎请婚,就不怕张贵妃…”孝真公主担忧道。

    李忱的事,似乎在关系好的几个兄弟姊妹中皆是知晓的。

    “十三与张贵妃有可能吗?”太子反问孝真公主,“十三当初不肯答应张贵妃的原因,你我是知道的,圣人又为何那么宠爱张贵妃,的确是因她长相,也只因她的长相。”

    孝真公主叹了一口气,“替十三郎议了亲也好,否则,张氏的存在,反而会让圣人起疑心,如今十三郎纳了妃,张氏也该断念了,只不过,殿下…”

    “寡人不惧张氏。”李怏负手道,“也绝不会让她毁我大唐根基。”

    “好在十三有个做宰相的舅舅。”孝真公主道,“就算圣人疑心,也不会真的对十三下手,毕竟,十三是她的儿子。”

    冯力骑马来到太府卿张钊家,用马车亲自将张贵妃接回了宫,临走时,张钊塞了一大堆银钱到冯力手中,“还望中贵人提携。”

    冯力收了金,笑眯眯的点头,“回宫。”

    马车缓缓进入大明宫,张贵妃一下车,便在禁驰的宫道内奔跑了起来,冯力等一众内侍便在身后追,“娘子,您慢点。”

    张贵妃跨进光顺门,刚好遇到了出来的皇帝,便一把扑进了他的怀中。

    皇帝弓腰抱扶起张贵妃,见她落泪,心有不忍,“这是怎么了?”

    “妾犯下忤逆之罪,圣人却宽容大度,妾…”张贵妃落着泪道。

    皇帝遂连连替她拭泪,“莫哭莫哭。”

    张贵妃回宫后,皇帝心情大好,便重赏了张钊一家,并赐名国忠,本欲加授剑南节度使,但遭到了中书令与侍中的一同反对,遂改赐剑南节度使旌节,以示荣宠。

    此后,皇帝对张氏一族更加器重,使之在朝势力越来越大。

    ---------------------------------

    皇帝在诏书画下敕字后,诏书便送到了门下省,由门下省的官员审查诏书上是否有中书省官员的署名与盖章以及天子的敕字,若有误,便封驳打回,一切都无误后,门下省的官员便在诏书尾端写上“奉敕如右,牒到奉行。”最后署名写上日期加盖官印。

    有中书门下的签署与皇帝的敕字,这道诏书才算是合法具有了权威,最后再交由尚书省执行。

    ——九原——

    几日后,十余匹来自长安的快马扬起了官道上的尘土,随后进入九原郡。

    为首的穿着绯色公服,蹀躞带上挎着蹀躞七事,身后还跟着穿青、绿公服的下属,这队人马来得突然,直到他们进入九原郡,苏仪才收到消息,急忙出城相迎。

    绯袍官员一下马,便询问道:“哪位是九原郡太守苏仪?”

    苏仪正了正幞头走上前弓腰行礼,“某是。”

    官员随后显得十分客气,他朝苏仪叉手,贺喜道:“恭喜苏太守。”

    “恭喜?”苏仪看着左右下属愣住,他还以为是自己接待太子,朝廷来了调令,可这调令也太过迅速,不符合吏部的规矩。

    官员却道:“恭喜太守,令爱即将嫁入天家,这可是莫大的荣耀。”

    苏仪猛然惊醒,他这才想起太子李怏之前对自己幼女的看中。

    “苏仪接旨。”官员拿出诏书,展开缓缓念道:“门下,人伦之序,阴阳之和…九原太守苏仪之女苏荷,贤良淑德,蕙心兰质…今赐婚雍王,为雍王妃,康我皇室,咨尔臣民,布告中外…奉敕如右,牒到奉行,天圣九年七月十一。”

    有三省加盖的诏书,苏仪哪里敢违抗,只得伏首受诏,“臣九原太守苏仪,叩谢圣恩。”

    “圣人说了,雍王的兄长周王还未纳妃,按国朝礼制,长幼有序,故先将婚约定下,待周王纳妃,便会为雍王以及雍王妃行六礼,在此期间,尚仪局会派遣女官到太守家中教导王妃宫廷礼仪。”官员又道,随后再一次贺喜,“恭喜苏太守,雍王的母族可是清河崔氏出身,家族显耀,成为雍王的泰山,苏太守的前途,不可限量。”

    “这都是圣人的恩典。”苏仪打着官腔回道。

    苏仪招待了朝廷来使,休整了一夜后,十余人于次日又匆匆离开。

    苏仪回到家便召集了儿女当众宣布此事,女儿中只有苏荷未嫁,已嫁的如今都在夫家。

    听到赐婚的诏书,苏家上下无一不震惊,“什么,圣人赐婚,要将七娘嫁给雍王。”

    “这为什么呀?”苏烨不解,“无缘无故的,天降赐婚。”

    “这应该是太子殿下的主意。”苏仪解释道,“太子殿下那日在筑场上看到了七娘,便向我提起了此事,没有想到,动作竟如此之快。”

    苏仪也很是震惊,皇太子为何如此着急雍王的婚事,苏仪一直在地方,加上雍王极少出现在人前,故苏仪并不知道雍王有腿疾之事。

    “我不嫁!”苏荷态度强硬,直言拒绝道,“这是我的婚事,凭什么要受制于人。”

    苏仪拿着诏书,“三省加盖,天子画敕,谁也不能违抗。”

    “这不公平。”苏荷道。

    “于皇家而言,圣人就是最大的公平。”苏仪道,“除非你想要我们全家跟着你陪葬。”

    苏荷看着已经妥协的父亲,随后埋怨的转身离去。

    “七娘,你要去哪儿?”苏烨追上前问道。

    “我要进京。”苏荷回道,“我才不信命。”

    “阿爷,这…”苏烨苏烁两兄弟回头看着父亲。

    苏仪叹了一口气,“由她去吧。”

    “可是长安是皇城,七娘她…”苏烨有些担忧。

    “你们能拦得住么?”苏仪摇头,只能暗自祈祷天佑苏家,“她应该会去找她的舅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