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 > 第 165 章 番外三(前世)18
    第165章番外三(前世)18

    要过年了,工地放假, 一去几个月,知青们终于回来了。

    工地上洗漱不方便,这几个月大家都是将就,回来就不行了,就觉得再不好好洗个澡,浑身发痒。

    天寒地冻,在知青点洗澡,这么多人,光烧水都得烧半天。大家一商量,干脆去县城泡澡吧,省事。

    县城有澡堂,还提供搓澡服务,趴在凳子上,让师傅搓一遍,筋骨都松快了,浑身舒坦。

    从澡堂出来,大家才觉得终于活过来了。

    康平道:“前些日子在工地上,我都觉得自己臭了!”

    刘娜道:“哎呀,别提了,恶不恶心啊?”

    康平道:“我这是阐述事实。”

    大家说笑着到了国营饭店,拿着大家凑的粮票,吃了一顿大餐,奢侈了一把。

    吃完饭,时间还早,不急着回去,索性在县城转转,把过年需要的东西买一买。

    逛着逛着,看到对面的照相馆,大家突发奇想。

    “咱们去拍个大合照吧?”

    “相逢即是缘,更何况咱们兄弟姐妹,拍张照片留念,十几二十年之后,看着照片,还能回忆起咱们的青春岁月!”

    “我看行!”

    “赞同!”

    “那咱们就走吧!”

    “行嘞……”

    照相馆内,师傅还没拍过这么多人的大合照,指挥道:“往中间点,再来点,哎……”

    幕布前面,分了三排,前面蹲着,中间坐着,后面站着。

    孟秋坐在凳子上,刘娜挽着她的胳膊,在她身后,张凤兰双手搭在她的肩膀上。

    咔嚓!

    照片定格,这是1972年的春节前夕,是孟秋在这个时代留下的第一张,同时也是最后一张照片。

    下午,大家赶最后一班客车回去。这班客车是从省城发车的,一路上经过诸多地点,到达县城时,车上几乎已经坐满。

    大家挤上车,男同志发挥绅士精神,让女同志先上车。女同志们往里走,寻找较为空荡的地方,给他们腾地方。

    正找着,孟秋听到有人喊她。

    “孟秋!”

    孟秋抬头,意外道:“季屿?你怎么在这儿?”

    季屿招手叫她过去,他起身让出座位,孟秋离他还有些距离,她前面的一个中年男人快步走过去,季屿伸手挡住了他。

    “你干什么?你不坐别人还要坐,懂不懂什么叫尊老爱幼?你……”

    季屿冷冷地看着他,中年男人莫名觉得后背发凉,奇怪,不就是个毛头小子,怎么让人心里发怵?

    “……不跟你计较!”中年男人嘀咕了两句,灰头土脸地溜了。

    孟秋坐下,季屿站在了她边上,胳膊搭在了椅背上,另一只手扶着前面的座椅。

    孟秋问他:“你出去了?”

    季屿道:“嗯。”

    年底他出去了好几趟,孟秋问:“事情办好了吗?”

    “差不多了。”

    张凤兰看着他们, 见季屿和小孟说话,下意识地弯腰,心道可惜。

    如果季屿的身份再清白一点就好了,和小孟在一起也是一段佳话。

    后来回工地干活,他们听说了那天晚上季屿差点杀了薛晓华的事,平心而论,女同志很容易被这种事打动。

    但她后来旁敲侧击,发现小孟并不知道这件事。就好像他这么做,只是因为有人伤害了小孟,并不需要她为此感激或是有其他反应。

    乘客上上下下,但车上的人一直很多,季屿站在孟秋的身边,像一块磐石一般,一路上都没有让人挤到她。

    大年三十,孟秋自告奋勇,说大家修水库都累了,就她闲着,今年的年夜饭她来操持,大家休息休息。

    康平不给面子道:“小孟同志,还是算了吧,大过年的,就让我们吃顿好的吧!”

    孟秋气得拿起手边的干菜扔他:“康平同志,咱俩半斤八两!”

    最后还是周大厨掌勺,孟秋帮忙备菜。

    去年的年夜饭他们是在厨房将就的,今年有了活动室,总算宽敞了。

    活动室内,炕烧得火热,桌子上,锅子咕噜咕噜,屋里热气腾腾,温暖如春。

    大家把菜端进来,一一就坐。

    这一年,他们开了砖厂、买了拖拉机、发展了业务。

    其他的不用多说,新年他们只有一个愿望——

    “祝愿咱们大家明年更好!”

    “芝麻开花, 节节高!”

    “年年岁岁,有今朝!”

    开饭!

    吃着聊着,说到兴起,赵亮同志拿出自己的口风琴,倾情献上一曲。

    大家跟着唱歌,一会儿唱:“日出东方红,光芒照四海……”

    一会儿唱:“祖国山河遍地红旗飘扬……”

    刘娜见孟秋坐在那儿鼓掌,起哄道:“孟秋你来一个呗!”

    孟秋道:“我唱得不好。”

    其他人道:“没关系,就咱们自己人,来呗来呗……”

    孟秋想了想,想起了一首歌,手在腿上打着拍子,她唱道:“就像从前那样再来送别我们……”

    这是一首老歌,叫《共青团员的告别》,歌词写的是清晨,列车缓缓出站,青年团员们即将远行,与朋友告别,与亲人告别,与亲爱的首都,告别。

    这是一首知青之歌。

    大家想起自己离开家乡,远行下乡的那天。

    会唱的人跟着唱,不会唱的人打着拍子,逐渐变成合唱,婉转深沉的歌声飘向窗外,飘向远方。

    山坡上也在准备年夜饭,今年他们的情况好上许多。季屿出去了几趟,私下里带回来一些保暖衣物。

    大家外面穿着依然破旧,里面却穿上了厚实的衣服,被子里也续上了新棉花。

    这个冬天,他们总算感受到了温暖。

    吃食上面,谢行舟和徐念薇两人在学校教书,分到了一些粮食,再加上季屿悄悄带回来的,不说吃多好,但能吃饱。

    他们四个人,往常一向是徐念薇做饭,今天特殊,今天是季屿掌勺,徐念薇在旁边指导。

    谢行舟吐槽:“小季这是哪根筋搭错了?”

    陆广山老神在在:“听说过一句话吗?要想抓住一个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一个人的胃。”

    谢行舟“噗嗤”笑出了声:“他……原来是这样啊。”

    他故意扬声道:“小季,那你可得好好练练,听说孟知青不大会做饭,一个家里总得有人会做饭吧?”

    谢行舟说着,想到小季一个大男人围着围裙当家庭煮夫的样子,实在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季屿没理他,谢行舟还道他转性了,结果吃饭的时候,季屿给他盛了一碗汤,他捞起来一看,鸡头鸡屁股鸡爪子全在他碗里来。

    谢行舟:“……”果然还是记仇。

    陆广山和徐念薇忍笑。

    陆广山啃着鸡腿:“小谢啊,这就叫祸从口出。”

    徐念薇嗔道:“活该。”

    今年砖厂挣钱了,每家都分到了几块钱,这可是意外之喜,队里人很高兴,过年有钱打年货了。

    有的多割了两斤肉,有的买了些布料,还有的拗不过家里孩子,给买了炮仗。

    天还没黑,孩子们就等不及了,呼啦啦一阵风似的跑过。

    孟秋拢着手,看着他们笑。

    一群孩子看到她,纷纷过来打招呼,自从从县城回来,她兑现诺言,请一帮孩子吃了糖葫芦,她就成了队里小孩最喜欢的人。

    孟秋摸摸他们的脑袋:“去玩吧, 不要去河边哦。”

    孩子们应是,又呼啦啦地跑过,走之前,偷偷瞅了一眼她身边的季屿。

    没敢多看,瞄一眼就赶紧跑了。

    孟秋和季屿往山上走,到了牛棚,顺带给大家拜年。

    “新年好呀!”

    “孟知青,新年好呀。”

    徐念薇端过来一碗红糖鸡蛋,里面还漂浮着几颗红枣,闻着就香香甜甜。

    “孟知青,来,吃一碗。”

    孟秋道:“我吃过了。”

    “尝尝吧,今晚守岁,多吃点,晚上不饿。”

    推脱不了,孟秋只好接过碗,一碗红糖鸡蛋吃完,吃得她热乎乎的,她将围巾拉开了一些。

    孟秋和季屿往山上走,散步消食。

    季屿的目光时不时落在她的围巾上,到了山上,他终于道:“山上风大。”

    孟秋顺着他的视线看向自己的围巾,将围巾围好。

    山下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两人站在山上,看着山下,隐隐约约听到孩子的嬉闹声。

    又是一个新年。

    孟秋哈出一口热气,眉眼弯弯:“季屿同志,新年快乐。”

    季屿注视着她,缓慢地眨了眨眼睛。

    “新年快乐。”他说。

    年后,三月份,水库大坝终于修好了,虽然超过了原计划的一百天,但总算完成了。

    队里去干活的人终于得以归来。

    知青点的大家累得瘦了一圈,孟秋提前便做了准备,她隔几天就跑一趟公社供销社,囤了好些骨头,还买了几斤肉,把自己的肉票都花完了。得知大家要回来了,她就炖上了骨头汤。

    知青们回到家,洗漱一番,喝上了热汤,美食抚慰身心,浑身舒坦。

    康平感叹道:“小孟真是田螺姑娘。”

    孟秋道:“哼,现在不说我厨艺差了。”

    康平喝完碗里的汤,麻溜认错:“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再赏我一碗?”

    孟秋傲娇道:“等着!”

    休息没多久,就要开始忙了。

    队里要开始忙春耕了,知青们这边,砖厂的工作继续。上个季度忙着修水库,生意不太好,现在可得好好发展。

    去年大家都分到钱了,今年他们还想多分点呢,必须要好好干!

    生活继续往前。

    就在这一年的夏至,盛夏开始的这天,季屿告诉了孟秋一件事。

    他要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