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这乱世,何以苟活 > 第23章 皇帝也有真情在
    次日,见拓跋绍被关入囚车游街,宇文镇宓便将宇文昌捆了起来;见内侍官把拓跋绍吊入井中,他便命仆人把宇文昌带到水井旁边,绑在木桩上用皮鞭抽打。



    老狐狸没让宇文日去,他担心那冒失鬼会打死二郎。



    见皇帝驾到,宇文镇宓便夺过皮鞭,自己亲自惩罚儿子,而且力度醇厚,宇文昌的身上已是一道道血印。已到了关键时刻,不见点血怎能蒙混过关。



    为了演得更为逼真,更为了保住儿子小命,宇文镇宓一边抽打,还一边痛骂:“你这个不忠的臣子,为何不拦住清河王,让他酿成如此大错,陷他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如果圣上痛失皇子,我这个做臣子的也有不谏之过,这是对圣上不忠啊!你陷为父于不忠,这就是不孝。你不忠不孝,我留你何用,我打死你,打死你—”



    当然,下人也闻过不少狐狸味,自然要配合宇文镇宓演戏。他们抢过皮鞭,喊叫着:“老爷,不能再打了,再打公子可就没命了。”



    宇文镇宓绝不停手,闷哼道:“这个不忠不孝的兔崽子,死了也倒好,我宇文家也落得个清净!”



    那一边,拓跋珪的戏演得极为成功,落幕后便饶有兴致地看起了宇文家的戏。他很是气愤,宇文镇宓还真是一条老狐狸,竟把儿子摘得一干二净,自己还落得个忠臣的美誉。



    他倒也在心里佩服宇文镇宓,觉得这老家伙比自己狠绝,对儿子还真敢下死手。



    不过,他觉得宇文家的仆人还有欠缺,时机拿捏得不好,戏演得也太过生硬,与他的那些内侍官没法比。



    儿子已缓过神来,大戏便可落幕了。拓跋珪朝宇文镇宓喊道:“宇文爱卿,罢了,罢了。满城百姓已赦免我儿,你儿本无大罪,不必再打了,省些气力去安抚死者家属吧!”



    宇文镇宓一听,险些气炸了心肺:怎么,你儿子闯祸,竟然要我出钱去打点?合计这搞来搞去,还是要我儿来承担罪责啊!你个万年的乌龟,皇家的气度何在?



    但他也只能在心里痛快痛快,嘴上怎敢有半句怨言,随即叩首道:“陛下请放心,微臣一定代清河王把事情办得妥帖。”



    这不,老狐狸一句话,便又把罪责还了回去。



    在几千人的观瞻下,两出戏合成一出,最终落下帷幕。



    众人不声不语离开,他们或许不知这是在演戏,或许也看得出来,但对各种细节却懵懵懂懂。



    宇文府最后花费两千金平息了此事,一命一千金,在这人命比草芥贱的乱世,这个价码确实很厚道。



    若拓跋绍不在众目睽睽之下,而是找个僻静之地行凶,这两千金定可免掉,平城百姓也没有机会观看这场大戏。



    看到拓跋绍的惨状,拓跋珪不免有些心疼,这个儿子可是他的掌中宝、心头肉。



    拓跋绍为何深得父皇宠爱?这还要从他的母亲说起。



    他母亲又是谁?是贺兰氏,小贺兰氏,拓跋珪的母亲大贺兰氏的妹妹,同父异母,若按辈分,她是拓跋珪的姨母。



    当年,拓跋珪的母亲贺兰氏与苻坚翻云覆雨五年,巅峰时选择隐退,带着儿子返回塞北。



    其实母子两人无处可去,便带着儿子找到自己的母族贺兰部,而此时的贺兰部已被匈奴独孤部兼并,也是寄人篱下。不过,好在贺兰部还在,母子总归有一个安身之处。



    寄人篱下的贵族公子当然不受他人待见,而年龄相仿的小姨便成了拓跋珪唯一的玩伴。小姨有什么好吃的都会与拓跋珪分享,而拓跋珪受欺负时,也只有小姨出手相助。



    在拓跋珪心里,小姨不仅是个玩伴,而是他的靠山,小姨那纤细的身躯就是他心灵的避风港湾。



    几年后,拓跋珪找到了新的靠山—大哥宇文镇宓,大哥极佳的人缘能让他与一众贵族公子打成一片,帮他积攒了复国的力量。但是,拓跋珪并未远离小姨,而是与她越走越近。



    此刻的小姨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不施粉黛亦是人间至美,举手投足间尽显千娇百媚。



    小姨的美深深打动了懵懂少年,他对小姨的情感已超越亲情,升华为男女之情。拓跋珪暗自起誓,待自己复国后,定要把她纳入后宫。



    怀着对小姨的爱恋,确立抱得美人归的目标,在宇文镇宓的辅佐下,拓跋珪加快了复国的步伐。



    此时,母亲贺兰氏也没闲着,她孜孜不倦地服侍着独孤部一众刘氏贵族,为了儿子的复国大业,可谓拼尽了全部精血。



    儿子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贺兰氏在默默地付出着,各贵族也承诺出兵相助,一切看似已水到渠成。



    天空总是有不测风云,正在这关键时刻,贺兰氏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再也无法服侍他们了;让她焦灼的是,她不知腹中婴孩到底是谁的骨肉,如果让这一众贵族知道,定会争相过来当爹,搞不好还会反目成仇。



    贺兰氏这一生阅过无数男人,知道他们的秉性,温存之际可谓有求必应,身心激荡后便翻脸无情,她必须保持与他们的热度,而自己的肚子太不争气,阻碍她成就大业。



    焦急时刻,贺兰氏想到了拓跋珪的小姨,自己那个已到妙龄的妹妹,于是便挺着大肚子多方奔走,费了诸多口舌,终于为妹妹找到完美的归宿,也为她化解了危机。



    就这样,大贺兰氏把小贺兰氏嫁给了独孤部首领刘库仁的儿子,以维系她与匈奴贵族的热度,顺便也为儿子的复国增添砝码。



    得知小姨要嫁与他人,拓跋珪心如刀绞,有心想去阻止,但也知无济于事。在此大争之世,所有人都凭实力说话,他这个流落公子又能争得几分?



    他独自策马到山顶,放声痛哭一场,含泪对天起誓,此生非小姨不娶。



    小姨出嫁当日,拓跋珪在山顶目送她离去,也把那份爱意埋到心底,复国才是当下大计,不复国何以得小姨。



    他真的复国了,又在宇文镇宓的辅佐下坐实了王位,成了名副其实的代王。



    这些年,他时刻都想着小姨,如今大事已成,必须把她抢回,她只能是王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