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老韩头儿一家还在后金为奴,受尽了欺辱压迫。如今却在叆阳安了新家,官府不仅免费分给他们房产田地和牲畜,而且靠着做豆腐的手艺还能赚钱补贴家用。在此期间官府还不时的派人来询问生活怎样,是否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这在以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而且奇怪的是,自从杨林来了叆阳以后风调雨顺一切太平。要不是这两次后金军围城破坏了一些农田,今年保准是个大大的丰收年。
老韩头儿为此告诫家人,现在这么好的日子是杨游击给的,所以杨游击说的话咱们一定要听;杨游击要干的事情咱们就去干。杨游击不是让一边搞生产建设一边提高警惕保卫家园么,那就没什么废话照做就是。那些鞑子再敢来咱们拚了命也要干到底。决不能再当奴隶!
从后金解救和投诚过来的各族百姓和老韩头儿家一样,都得到了房屋田产和牲畜。为此他们对杨林的忠诚和拥护程度比任何人都高。因为他们来到叆阳时一无所有,是纯粹的“无产阶级”。那么现在一下子变成了“有产阶级”,心中感激的不得了。谁要是想把这些资产再掠夺回去,他们肯定是要拚命的。这不是什么谋略所致,而是人性如此。
杨林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从人的本性上与后金抢夺人心、抢夺人口。因为不管到何时人口都是宝贵的资源,而后金最大的软肋就是人口稀少。
杨林这么做就是明确告诉对方,你后金不是给旗民分发各种战利品和财物么,那么我也这么做。而且还要比你分的多、分的好;你后金不是给投降过去的明朝官吏赏赐官职么,那么你们投过来的人在我这边赏赐的官职也不低,甚至比你们赏赐的官儿还有实权;你后金不是依靠“七大恨”作为反叛的理论依据蛊惑人心么,那么我这边有“驳七大恨”来证明你那套理论的荒谬和胡扯。并且利用各种说法来挑拨你后金内部之间的矛盾。
为了团结内部,激励百姓积极向上的热情。杨林还把叆阳百姓分成军属、功民、烈民、丁民四种。军属就是叆阳现役官兵的父母、岳父母、妻儿这样直系的亲属,统称为军属,享受无赋税和差役的待遇及官府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
如苏赫巴鲁、张魁武这样的武官,因为父母都已去世,其岳父母和他的妻儿就是军属,其他的旁系亲属不算。这种身份随着当事人退伍而结束。
功民就是退伍或伤残的军人统称为功民。意思是为国家服兵役做出过贡献的人,是表彰他功绩的一种形式。另外有在战时积极协助官府和官兵守城,平日里帮助官府巡查、缉捕或见义勇为等立下功绩的百姓,经官府认定后属实后也归到功民的行列。这些人会受到三到五年不等的免税、免徭役的优惠政策及官府给与的其他优惠政策。
功民还具有担当一些官府职务的优先权。如捕快、差役、保甲长、看守等。但是功民制度只能世袭父子(女)两代。如父亲为功民,儿子可以享受优待政策。但是孙子(女)这辈就不行了,统为基本的丁民身份。要想继续享受优待,那么儿子就要通过努力把自己变成功民,给自己的子女争取优待政策。这样可以避免后人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变成社会的“寄生虫”。例如满清后来的那些八旗子弟们。
烈民一般是指阵亡将士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岳父母和妻儿。他们将终生免除徭役和赋税。并且优先享受各种官府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
丁民顾名思义,就是一般的普通百姓,要正常缴纳赋税和出徭役。但是丁民可以通过参军或是立功转变成其他身份。这样可以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如老朱开国时定下的士农工商的阶层不可改变,谁干啥就一辈子干啥,甚至子孙后代都不能变更。这样的规定在开国时可以迅速恢复生产,提高社会发展效率。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必然会不符合实际,从而让整个社会陷入僵化的地步。这样极不利于国家发展。
杨林之所以要把百姓分成这四种身份,就是要扭转这种社会僵化的问题。尤其是叆阳这种边城,绝对不能按照关内的方式和观念来对待百姓身份。也就是说人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其他一切都免谈。
杨林也知道自己这么做是违反了明朝制度,甚至已经触碰了法律。但是当今的形势下,拘泥于一格最后只会落得和历史上一样的结果——被后金占领和屠戮。他要对叆阳上万军民的生存负责。
所以当邢云衢、徐晋和杨雷这些懂国法的人规劝杨林要
懂得分寸时,后者只是浑不在意的一笑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边城独邻塞外可不遵世俗之法。有罪无罪皆有我承担,汝等当奉命行事即可!”
“可是大人,如果您有朝一日调往他处。这些努力岂不是白费了?反倒是容易惹上诸多麻烦。”
邢云衢等人知道杨林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下的决定。但作为下属是一定要规劝和提醒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林则道:“调动与否不是我能决定的,顺其自然吧。但是我只要在叆阳一天,我就不能让叆阳的百姓继续生活在旧有制度之下一天,他们需要新的希望和动力。只有让他们看到改变的可能,他们才会真心实意地支持我们,与我们共同抵御外敌。”
“你们看,功民制度可以激励百姓参与守城;烈民的优惠政策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关怀;丁民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制度才能让边城充满活力,才能让我们的边防更加稳固。”
杨林的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他们知道,杨林的改革虽然冒险,但却是为了边城的长远利益。
徐晋首先打破了沉默:“大人,我们明白了。我们会全力支持您的决定,与您共进退!”
杨雷也点头表示同意:“四哥,你为了叆阳把自己的前途甚至性命都压上了。五第我要是退缩就不是你五弟了。我一切以你马首是瞻,不辜负兄长为国为民的一腔豪情!”
邢云衢看着杨林,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大人,您的见识和胆识都远超常人。学生愿意与您并肩作战,共同面对任何挑战!”
杨林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好,那就有劳诸位了!”
孙广在这种场合没法表态发言,但是他奋笔疾书将此情景记录下来。他知道,这种改变虽只是叆阳一城,但绝对能在宛如死水一般的旧制度中激起波澜。
叆阳军民社会阶层的变更就此展开。首先就是给军民分发土地,以此稳住人心不产生变乱。
但是也有许多人担心杨林有朝一日调走,分发的土地都不做数了。为此杨林给所有人都出具了地契。只要大明不亡,地契就有法律效力。这样一来让百姓心中安稳了许多。同时他也将自己做的这些事都上报给了熊廷弼。
熊廷弼知道杨林这么做于国于民都有利,但他也知道这事弄不好会成为言官们攻讦的口实,成为朝堂争斗的牺牲品。为此他不置可否,算是默认了杨林的所作所为。不过他还是以私人名义给杨林去了一封信,内容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事关前途当以小心谨慎为主,戒骄戒躁万不可随心所欲。此事仅此一回,下不为例。
应该说熊廷弼是真的爱才,对杨林这位年轻将领可以说是偏袒庇护有加。甚至没人的时候他自问,自己为何要对杨林这样好?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也许这就是俗称的“看对眼”了吧。
杨林接到信自是高兴万分,传给手下们看让他们安心。但也知道熊廷弼面对朝堂的责问,也要费上不口舌为自己辩解。遇经略大人如此,夫复何求?看来自己以后真不能随着性子来,还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和难处。
城中不仅仅是老韩头儿这样的家庭分到了土地,其他人家皆是如此。有伤残和阵亡的人家分得的更多。而且因为两次围城战胜利,官军缴获的牲畜很多。自身能力根本就养不起。所以除了留下足够自用的,剩下的统统给百姓们分下去。
不过大家也没能力养,毕竟牲畜圈就要占据很大地方。城里人住的地方都不够,还上哪弄那些牲畜圈去?杨林得到报告后想了想,命令在城外十几里外的空旷之地建立牧场,把牲畜都弄到哪里统一养。这样不仅缓解了城内拥挤的问题还解决了一些功民的工作——变成了放牧人。
喜欢明末辽东从军行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m)明末辽东从军行(丝袜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