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父可敌国 > 第1365章 朱克阿瑟
    “好好,肯定不会失望的。”朱桢笑着让他坐下,便开始考校道:“九州现在情况如何?”



    杨士奇便介绍道:“九州的情况很不错,内部消灭了岛津家,外部解除了北朝的威胁,经济恢复的也很快。老百姓按照我们的要求,现在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吃的是从国内进口的大米,日子可比从前好过多了。无不称颂我天朝仁政!”



    “那些大名、领主们现在也阔了,开始追求绫罗绸缎,珠宝玉器,市舶司的贸易额连年激增。”杨士奇说着,将各项数据禀报给朱桢,以佐证自己的结论。



    他记忆力超群,行政天分过人,一番旁征博引、论证严谨的报告,听得朱桢赞不绝口:“不错不错。本王果然没看错人。”



    朱桢对九州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小赚不赔,不靠大陆出血就好。这也是他对韩宜可等人的最低要求。



    但他估计在杨士奇手里,九州能变成一棵摇钱树。



    “说说别的方面吧。”朱桢更关心的是,九州的归化情况,或者说跟南朝的隔阂有没有继续加深?



    “别的方面,根据王爷的布置,我们在九州大兴儒学、弘扬佛法。”杨士奇便道:“我们从国内请了上百位知名的大儒,来九州讲学,果然深受各界追捧,就连长庆国王都迷上了儒学,经常派人来抄录大儒的讲课内容。他尤其感兴趣陆九渊的那套‘明心见性’、‘心即是理’的学说。”



    “好好,喜欢谁的都行,关键是要只讲哲学,别谈实际。越虚越好。”朱桢笑道:“我看他们嘴上推崇唐风,真正喜欢的还是魏晋之风,那就顺着他们的喜好,把他们往魏晋的调调上引。”



    “王爷真是一针见血。”杨士奇深以为然道:“学生所见也是如此,日本士族的心态与魏晋士大夫的心态很相似,引入魏晋的那一套,应该不会水土不服。”



    “没错,什么清谈玄学五石散,统统给他们安排上!”谈起来怎么坑小日本,朱桢两眼放光道:“还有宗教呢?佛教、喇嘛教、婆罗门教都安排上了吗?”



    “这个还得一点一点的来,”杨士奇轻咳一声,心说王爷这是多大仇多大恨啊?赶忙认真答道:



    “眼下主要还是以佛教为主。这五年来,我们从国内引入了数千僧人,在九州各府县起庙百座,其中也有黄庙十余座。至于王爷说的婆罗门教,我们也从占城请来了几位婆罗门教士,但是效果不太好,基本没人认。”



    “为啥呢?”朱桢问道。



    “日本人对大明很了解的,知道我们没人信这玩意儿,他们也就瞧不上。”杨士奇苦笑道:“得是咱们信的用的,他们才会当成好东西,咱们都不信的,想让他们信,难啊。”



    “那你和我二舅他们就牺牲一下,皈依婆罗门教吧。”朱桢道:“就说佛教是婆罗门教的手下败将,信湿婆练瑜伽,开始美好新生活。”



    “……”杨士奇一脑门子黑线,问道:“王爷是认真的吗?”



    “当然是认真的了。”朱桢重重点头道:“还是那句话,你要是能让种姓制度在日本生根发芽,那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他们已经等级十分森严了……”杨士奇轻声道:“我看跟婆罗门的种姓也差不多。” “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大力度!”朱桢沉声道:“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种姓制度发展壮大,只要耐心栽培,一定可以把这里变成小号印度的!”



    “是。”杨士奇见王爷如此看重此事,忙点头应下道:“既然王爷觉得有必要,那学生就是婆罗门了!”



    “哈哈哈,不要觉得是多大的牺牲。”朱桢放声大笑道:“婆罗门很爽的!”



    朱桢这番安排绝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后世人人皆知,印度实现工业化,做大做强,最大的障碍,就是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道理很简单,一个不管如何努力,阶级地位都不会发生变化的国家,在下层民众看来,所谓改革、强国那都是上层阶级的事情,和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更不会生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



    没有广大民众的参与,纵使统治阶级再怎么英明,又有什么用呢?



    这一点印度的有识之士也早就看到了,也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印度教依旧支配着印度各个阶层,根深蒂固的影响不是一纸文书能改变的。虽然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种姓之间的隔阂,但成效甚微。



    所以只要印度教在印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贱民就依然是贱民,婆罗门依然是婆罗门,印度庞大的人口就是累赘,而不是腾飞的助力。也就没有办法让国家真正的强大。



    这都是老生常谈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也曾存在类似的种姓制度。



    江户时期,德川幕府为了稳固统治,也将原本就等级森严的社会阶层,在法律上进行了固定。同样也分为五个等级——皇族、华族、平民、非人和秽多。这就是所谓的家格制度。



    在家格制度下,所有人的社会等级都是世袭的、固定的,禁止由下向上流动的。所以每个人的未来都早已注定,只有华族才有资格做官,平民再努力也没有用。



    第四五层阶级的非人、秽多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被压在社会最低层,受尽侮辱,生命也无保障。武士们得到一把新刀,要试验刀的利钝,可以随便去找一个‘非人’杀了,也没有任何后果。



    可惜,日本的家格制度没有宗教的加持,时日也尚短,无法像印度的种姓那样根深蒂固,所以明治维新时基本被废除了。虽然社会依旧等级森严,但至少打开了阶级上升的通道,让平民百姓有了希望,上下同欲,国家自然强盛起来。



    朱桢现在想看看,要是提前个几百年把种姓制度引入日本,再加持上婆罗门教,未来日本的有识之士们,还能不能冲破这层樊笼,在这片罪恶的土地上,开出恶之花来。



    “好好,肯定不会失望的。”朱桢笑着让他坐下,便开始考校道:“九州现在情况如何?”



    杨士奇便介绍道:“九州的情况很不错,内部消灭了岛津家,外部解除了北朝的威胁,经济恢复的也很快。老百姓按照我们的要求,现在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吃的是从国内进口的大米,日子可比从前好过多了。无不称颂我天朝仁政!”



    “那些大名、领主们现在也阔了,开始追求绫罗绸缎,珠宝玉器,市舶司的贸易额连年激增。”杨士奇说着,将各项数据禀报给朱桢,以佐证自己的结论。



    他记忆力超群,行政天分过人,一番旁征博引、论证严谨的报告,听得朱桢赞不绝口:“不错不错。本王果然没看错人。”



    朱桢对九州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小赚不赔,不靠大陆出血就好。这也是他对韩宜可等人的最低要求。



    但他估计在杨士奇手里,九州能变成一棵摇钱树。



    “说说别的方面吧。”朱桢更关心的是,九州的归化情况,或者说跟南朝的隔阂有没有继续加深?



    “别的方面,根据王爷的布置,我们在九州大兴儒学、弘扬佛法。”杨士奇便道:“我们从国内请了上百位知名的大儒,来九州讲学,果然深受各界追捧,就连长庆国王都迷上了儒学,经常派人来抄录大儒的讲课内容。他尤其感兴趣陆九渊的那套‘明心见性’、‘心即是理’的学说。”



    “好好,喜欢谁的都行,关键是要只讲哲学,别谈实际。越虚越好。”朱桢笑道:“我看他们嘴上推崇唐风,真正喜欢的还是魏晋之风,那就顺着他们的喜好,把他们往魏晋的调调上引。”



    “王爷真是一针见血。”杨士奇深以为然道:“学生所见也是如此,日本士族的心态与魏晋士大夫的心态很相似,引入魏晋的那一套,应该不会水土不服。”



    “没错,什么清谈玄学五石散,统统给他们安排上!”谈起来怎么坑小日本,朱桢两眼放光道:“还有宗教呢?佛教、喇嘛教、婆罗门教都安排上了吗?”



    “这个还得一点一点的来,”杨士奇轻咳一声,心说王爷这是多大仇多大恨啊?赶忙认真答道:



    “眼下主要还是以佛教为主。这五年来,我们从国内引入了数千僧人,在九州各府县起庙百座,其中也有黄庙十余座。至于王爷说的婆罗门教,我们也从占城请来了几位婆罗门教士,但是效果不太好,基本没人认。”



    “为啥呢?”朱桢问道。



    “日本人对大明很了解的,知道我们没人信这玩意儿,他们也就瞧不上。”杨士奇苦笑道:“得是咱们信的用的,他们才会当成好东西,咱们都不信的,想让他们信,难啊。”



    “那你和我二舅他们就牺牲一下,皈依婆罗门教吧。”朱桢道:“就说佛教是婆罗门教的手下败将,信湿婆练瑜伽,开始美好新生活。”



    “……”杨士奇一脑门子黑线,问道:“王爷是认真的吗?”



    “当然是认真的了。”朱桢重重点头道:“还是那句话,你要是能让种姓制度在日本生根发芽,那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他们已经等级十分森严了……”杨士奇轻声道:“我看跟婆罗门的种姓也差不多。” “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大力度!”朱桢沉声道:“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种姓制度发展壮大,只要耐心栽培,一定可以把这里变成小号印度的!”



    “是。”杨士奇见王爷如此看重此事,忙点头应下道:“既然王爷觉得有必要,那学生就是婆罗门了!”



    “哈哈哈,不要觉得是多大的牺牲。”朱桢放声大笑道:“婆罗门很爽的!”



    朱桢这番安排绝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后世人人皆知,印度实现工业化,做大做强,最大的障碍,就是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道理很简单,一个不管如何努力,阶级地位都不会发生变化的国家,在下层民众看来,所谓改革、强国那都是上层阶级的事情,和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更不会生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



    没有广大民众的参与,纵使统治阶级再怎么英明,又有什么用呢?



    这一点印度的有识之士也早就看到了,也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印度教依旧支配着印度各个阶层,根深蒂固的影响不是一纸文书能改变的。虽然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种姓之间的隔阂,但成效甚微。



    所以只要印度教在印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贱民就依然是贱民,婆罗门依然是婆罗门,印度庞大的人口就是累赘,而不是腾飞的助力。也就没有办法让国家真正的强大。



    这都是老生常谈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也曾存在类似的种姓制度。



    江户时期,德川幕府为了稳固统治,也将原本就等级森严的社会阶层,在法律上进行了固定。同样也分为五个等级——皇族、华族、平民、非人和秽多。这就是所谓的家格制度。



    在家格制度下,所有人的社会等级都是世袭的、固定的,禁止由下向上流动的。所以每个人的未来都早已注定,只有华族才有资格做官,平民再努力也没有用。



    第四五层阶级的非人、秽多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被压在社会最低层,受尽侮辱,生命也无保障。武士们得到一把新刀,要试验刀的利钝,可以随便去找一个‘非人’杀了,也没有任何后果。



    可惜,日本的家格制度没有宗教的加持,时日也尚短,无法像印度的种姓那样根深蒂固,所以明治维新时基本被废除了。虽然社会依旧等级森严,但至少打开了阶级上升的通道,让平民百姓有了希望,上下同欲,国家自然强盛起来。



    朱桢现在想看看,要是提前个几百年把种姓制度引入日本,再加持上婆罗门教,未来日本的有识之士们,还能不能冲破这层樊笼,在这片罪恶的土地上,开出恶之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