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行前,赵安特意找到了周文,对着他交待道,“姐夫,河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的河南因为前几年各种的天灾人祸,可谓是民不聊生。我们安国军此时打下河南,属实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虽然此时治理好河南很困难,但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要是我们安国军在接手之后,可以快速的组织河南百姓恢复生产,平定各地的流寇,使得中原大地稳定。
那么对于我们之后取代大明统治,会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然这是对于安国军来说,姐夫,不管别人怎么看的你,但是在我们自家人看来,你都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
河南如今的情况,明眼人都能看出治理好它的困难。
要是正常的情况,我想要将你这么快的提到正省部级肯定会引来很多的的非议,但是此时我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将你提到省长的位置。
姐夫你到了河南好好干,给那些说风凉话的好好瞧瞧,用你在河南的政绩来让他们闭嘴。”
“是!委员长请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哎,都是自家人,私底下不用一口一个委员长的。既然姐夫你已经明白了此事的重要性,那你就早点下去准备吧!明日一早就赶往河南赴任。”
“是!”
周文与赵安告别后,就离开了。
赵安在周文离开后,开始思考起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来。
眼下崇祯帝正与皇太极私底下进行谈判,正因为双方此时正进行谈判,所以松山城的安危暂时不用担心。
但是对于是此时就挥师山东,还是等河南局势稳定之后再挥师山东,赵安一时间犯了难。
就在赵安考虑挥师山东的时候,崇祯帝与皇太极的谈判也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经过几轮谈判,皇太极向崇祯帝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1.当明、清两国有吉凶大事时,双方应互派使节祝贺或凭吊。
2.每年明国应赠予清国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而清国回赠明国人参千斤,貂皮千张。
3.若清国的满州、蒙古、汉人及朝鲜人等,有逃叛至明国者,明国应当遣返,明国有叛逃至清国者,清国亦遣返明国。
4.明、清两国以宁远双树堡中间的土岭为明清两国新的国界,双方以塔山为中间地带,两国在此互市。
在赵安看来,就此时明、清双方在辽东的战略的态势,皇太极所提的要求并不过分。
虽然清国此时向大明提出了一些经济勒索,但基本与此前明朝每年“赏赐”给蒙古诸部的银两数目相当。
现在无非是将“赏赐”的对象换成了满清。
除了银两之外,大清向大明索要的领土实际已被清军攻占,就算是大明不承认满清的条件,皇太极也不可能将土地还回来。
毕竟自古以来,领土问题都是战场上说了算。
除此之外,满清还私下给出了信号,若大明与大清的议和顺利达成,皇太极甚至可以考虑向明称臣,不再称帝。
所以根据这些条件,不得不说,皇太极在与大明谈判一事上还是有些诚意的。
而明朝使团这边,虽然他们想通过谈判获得很多东西,但是战场上得不到的,他们怎么可能在谈判桌上得到。
负责具体谈判的大明兵部官员马绍愉等人,在与大清的人谈了半个月之后,由于没有新的进展,马绍愉等人只能带着皇太极的条件回去跟崇祯帝复命。
临行前,皇太极亲自设宴接待了作为大明使者的马绍愉等人,并赏赐马绍愉等人两百金,皇太极还嘱咐他们尽力促成议和。
当然皇太极最后也不忘放下狠话威胁大明,扬言此次为大清与大明最后的谈判机会,此次谈判要是再失败了,以后两国就只有刀兵相见了。
大明使团的马绍愉等人离开时,皇太极不仅派出了范文程这样的重臣送他们出城十五里,还派出清军一路护送马绍愉等人至明清两国边境。
马绍愉在回到大明后,立马向顶头上司陈新甲汇报了此次的谈判成果。
而陈新甲在看完马绍愉派人送来的谈判内容后,陈新甲沉思了良久。
虽然崇祯帝命令此次与满清的议和由他全权负责,但是陈新甲很清楚,此事的最终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崇祯帝的手里。
按如今的谈判结果来看,皇太极的条件并不算苛刻,但陈新甲也不知道崇祯会不会接受。
于是陈新甲准备理清其中的利害关系后,明日一早便入宫向崇祯帝汇报此次的谈判结果,并等待崇祯帝的决断
第二天陈新甲起了个大早,他是兵部的堂官所以他每日必定到兵部巡视一番,看看有没有什么紧急军务。
没想到的是兵部还真有紧急公务要办,赵安出兵河南的消息虽然已经传开了,但是朝堂上对于赵安的处理一直还在争论之中。
主要原因还是此时的大明朝廷根本腾不出手来对付赵安,更何况比起建奴与李自成来,赵安对大明的百姓以及官绅都还算比较友好。
对于降官大多是降级使用,对于地主豪绅也不是滥杀无辜,而是会根据他们的恶行,公开的审判他们。
此时陈新甲遇到的紧急公务就是左良玉军中,几位逃跑的将领,回到了京师,打算汇报一下安国军的情况。
陈新甲对于安国军十分的重视,在得知此消息后,陈新甲放下了马绍愉写给他的密报,出门见那几位逃跑的将军去了。
在陈新甲离开后不一会儿,陈新甲的书吏来到陈新甲的办公室,照常整理陈新甲的日常公务如塘报(各地上报的军事情报)。
当书吏看到书案上已拆封的密报时,也没多想,便将其与其他塘报一并传抄各部衙门……
因为那几名将领给陈新甲提供的消息太过惊人,毕竟若是按他们所说,安国军的军力早就胜过了朝廷,这让陈新甲忧心忡忡。
一时间也就忘了密信的事,打算第二天再跟崇祯帝汇报议和的事,顺便汇报安国军的事。
陈新甲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朝堂上下炸开了锅,满朝文武都知道了崇祯帝与皇太极议和的事情。
一时间,御史言官们的弹劾的奏章如雪花般飞到了崇祯帝的书房。
得知消息的崇祯帝气得差点背过气去,在心中大骂陈新甲是个废物,这点事都办不好。
崇祯帝虽然心里很不高兴,但事已至此,崇祯帝愤怒之余还是想着如何解决这件事。
虽然崇祯帝故意将所有弹劾的奏折留中不发,但御史言官们哪里会轻易的罢休。
在之后的几天里,御史言官们纷纷的铆足了劲弹劾陈新甲,而且规模还越来越大,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这件事还传到了民间,一时间整个京城都闹得沸沸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