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32章 向皇后:远近亲疏,一目了然 (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
    第32章 向皇后:远近亲疏,一目了然 (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

    赵煦悠哉悠哉的,看了一个上午的书。



    中间,他还又抄了一次《消灾经》。



    显然,赵煦是故意的。



    故意留着高太后的答书,等着向皇后上门。



    午后少顷,向皇后果然来到了庆宁宫。



    “母后!”赵煦和过去数日一样,见到向皇后,立刻就一路小跑的迎上前去,然后牢牢的抱住蹲下去迎接他的向皇后,在后者脸上,轻轻的亲上一口:“您可来了,儿一直都在等您呢!”



    向皇后幸福的抱了抱自己面前这个小小的孩子,摸了摸赵煦那小小的脑袋:“我儿等我做甚?”



    “却是要向母后请教学问上的事情!”赵煦睁着他那双孩童清澈无暇的眼睛,认真的说着。



    向皇后一听,再看着赵煦认真、可爱、乖巧、懂事的模样,一时欣慰不已,也感动不已!“这孩子,可真是好啊!”向皇后在心中感叹着,眼眶不自觉就湿润了起来。



    自从当日,朱德妃在她面前谢恩,然后她又亲自带着朱德妃,走了一趟保慈宫。



    这大内上下,人尽皆知,德妃朱氏,已然将皇六子延安郡王的抚养、照顾之事,托付中宫皇后!



    换而言之,现在,赵煦不仅仅礼法上是她的儿子。



    在事实上,向皇后和赵煦,也属于母子关系。



    所以,如今,向皇后听到赵煦要向她请教学问。



    这心情自然可想而知!



    向皇后勉力吸了一口气,让内心平复下来,也努力的忍着眼眶里打转的热泪,不叫它们掉出来,这才对赵煦道:“吾儿有何不解之处?”



    和高太后不同,向皇后的家族,是世代簪缨的书香之家。



    虽然,向家的读书风气,在向皇后的父祖辈开始就已经大不如前。



    可终究是宰相家的底子。



    此外,向皇后出生的时机也很巧妙。



    她出生的时候,是庆历六年,庆历新政已经失败!



    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杜衍皆被外放,这是朝堂的不幸,却是天下之大幸!庆历新政失败,让范仲淹明白,必须兴学,必须获得人才!轰轰烈烈的庆历兴学运动,由此拉开帷幕。



    从中央的太学到地方州县的州学、县学,次第建立。



    同时,在范仲淹等人的鼓励和推动,民间书院和儒生个人讲学风潮,也席卷天下。



    濂溪先生周敦颐、安定先生胡瑗,皆桃李满天下。



    在这样的社会风潮下出生的向皇后,在闺阁之中,就接受了正统完整的儒家基础教育。



    她甚至可以写出不错的诗词,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



    自然,向皇后对教育赵煦,信心十足!



    在她看来,这个孩子就算再聪明,也就八岁而已。



    以她在闺阁中所受的教育,所读的经典积累来看,还怕教不了?



    向皇后甚至在心中,踌躇满志。



    “我儿,母后一定将你教好!”



    赵煦于是领着向皇后,来到他的书案前,指着放在书案上的书册与纸张,对向皇后道:“儿前时蒙太母赐书,以圣人《春秋》之经下赐……奈何儿才少学浅,于《春秋》之意,实难读通,不得已,乃求助于太母……”



    向皇后听着赵煦的叙说,差不多将事情弄明白了,便对赵煦道:“母后明白了!”



    “只不过呢,以后我儿,若是想要读书,可遣人来坤宁殿与母后说……”向皇后柔声的说着:“便不要再去保慈宫中,劳烦太母了!”



    “太母她老人家,母仪天下,也未必有很多时间!”



    “我儿知道了吗?”



    赵煦立刻就乖巧的点头:“母后,儿知道了!”



    但在心中,他已是轻笑起来。



    看吧!



    女人之间的竞争,总是很容易就能挑起来的。



    在现代,一个包包,一瓶香水,一个口红色号,就可以挑起两个女人之间的明争暗斗。



    而在这大内宫廷的太后、皇后,拥有四海,自然不会为了那点小东西竞争。



    可是名利二字,谁能逃得了?向皇后或许没有权力欲。



    可她也有她在乎,且愿意为此斗争的东西。



    她的地位,她的名位,她和她背后的向家的富贵,就是她过去在乎的。



    而现在,赵煦通过自己的手段,成功的将他和向皇后绑定在一起,形成母子关系。



    于是,赵煦的教育权和抚养权,就成为了向皇后如今在乎的东西。



    而赵煦呢?



    他只是一个孩子啊。



    孩子天真幼稚是正常的,孩子简单单纯也是正常的。



    就算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事情,谁又能怪他呢?何况,赵煦不会轻易做错事情。



    假如他要做错事,那一定是深思熟虑,且必然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做的。



    ……



    这个下午,赵煦就在向皇后的辅导下,在庆宁宫中,开始了‘学习’。



    看似,一切都是向皇后在主导,也都是向皇后在谆谆善诱。



    而八岁的皇子,只是认真听讲,只是仔细思考,偶尔举一反三,偶尔发出一些属于‘聪明’、‘仁圣’、‘君子’之言。



    同时,时不时的,赵煦会停下听讲,命人给向皇后煮茶来喝,或者叫向皇后休息一下,亲自给母后揉捏肩膀、捶打背部。



    不时吐出一句:母后辛苦了,又或者深情的道:“母后谆谆教诲,儿铭记在心!”总之,好话又不要钱。



    于是,一个下午下来,向皇后是满心欢喜,不仅仅不觉得有丝毫疲惫,她甚至感觉,哪怕在庆宁宫里再教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任何疲劳。



    这种亲自教导儿子读书的感觉,这种儿子认真听讲,同时关心她的身体,不时的与她耳鬓摩擦的母子温馨刹那。



    让向皇后如饮仙酿,只觉身轻体盈,飘飘然不知今夕是何年?



    恍惚中,有时候向皇后看着赵煦那张粉嫩、红润、白皙的小脸,会产生一种错觉。



    仿佛是自己那个不幸早夭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夭折。



    他只是被官家,悄悄的养在深宫中。



    如今,终于母子相见。



    而且,一见面,就好似已经做过了一世母子一样。



    母慈儿孝!



    这让向皇后,哪怕离开了庆宁宫,回到坤宁殿,也一直在回味,也一直沉浸在母子交流的温馨氛围中。



    于是,这个晚上,坤宁殿里的皇后,十年来第一次,坐到了梳妆台前,让张氏给她梳妆打扮。



    同时,向皇后在心中,开始期待,明天在庆宁宫里的教导。



    她已经沉醉在这样的氛围中,甚至恨不得永远停留在这样的时刻。



    不过,隐忧还是在的。



    向皇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的模样,回忆着下午的教导。



    六哥实在是太聪慧了!如今,虽然稚嫩,但已经可以提出很多让向皇后都感觉诧异和惊讶的问题来。



    向皇后感觉,长此以往,自己这个母后,恐怕就要跟不上六哥学习的速度了。



    这怎么可以?



    不过,不要紧!



    向皇后想起了在闺阁中时,父祖和她讲过的国朝旧事。



    章献明肃皇后临朝称制时,养育仁庙于膝下。



    因章献明肃皇后忙于政务,所以,仁庙的照顾和抚养,实际上是由杨淑妃,也就是后来的保庆皇太后抚养。



    这当然是不可取的!



    但,章献明肃做了另外一件事情,让向皇后的父祖称赞不已。



    那就是,让神童才子晏殊,陪伴仁庙读书。



    向皇后想到这里,就问着身后矗立于帷幕外的严守懃:“严守懃,如今的皇子阁笺记是何人?”



    严守懃低着头回答:“奏知圣人:今皇子阁笺记,当是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



    “邓润甫?”皇后皱起眉头,和高太后一样,向皇后也不喜欢这个曾经深治郑侠案的大臣。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向皇后比高太后更讨厌邓润甫!向皇后之父向经,为何后来要去青州为官?



    原因就是,他在汴京城里待不下去了。



    为什么待不下去了?



    因为向经被人举报,他在市场上影占行人,掠夺民财!但,在向经之前的外戚,影占行人是常有之事。



    刘家、杨家、曹家、高家,谁没有做过?怎么偏偏到了向家就不行了!?你王安石、吕嘉问是在针对我向家吧?



    最重要的是,向经因出知青州,染病而死。



    向皇后竟没有来得及见自己父亲的最后一面!这让她和她的兄弟,遗恨至今!于是,郑侠在向皇后这里的地位,就迅速蹿升。



    没什么原因,只因为郑侠让王安石颜面扫地,替向皇后狠狠的出一口恶气!如今,听到昔年穷治郑侠之罪的人的名字,向皇后要是能够高兴的起来,那才叫有鬼了!



    可是,严守懃的一句话,却叫向皇后心中的怨气,烟消云散。



    “圣人,皇子阁笺记,乃是延安郡王之臣也!”



    “故事,国朝潜邸大臣,乃天子心腹,必有大用!”



    这话,让向皇后想起了韩维、李纯。



    这两人,都是官家潜邸时的记室参军,也都深得官家信重!特别是韩维,王安石就是韩维向官家举荐的!于是,点点头,道:“汝说得对,却是吾疏忽了!”



    郑侠只是一个外人。



    六哥却是她的儿子。



    孰近孰远,一目了然。



    虽然说,邓润甫可能从来都没有见过六哥。



    可,他是皇子阁笺记,六哥唯一的潜邸大臣!这就足够了!于是,这天晚上,向皇后连夜派人,到了庆宁宫,抄录走了赵煦手中的春秋谷梁传和高太后的答书。



    同时,内宿皇城待命的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被皇后教旨,传唤到了集英殿。



    这一夜,集英殿中的灯火,亮到了子时。



    注:影占行人,顾名思义,就是寄托商贾货物,于自己名下,以此逃脱官府科敷。



    什么是科敷?



    市易法之前,官府可以对商人的商品,随意的进行和买,这就是科敷,现在叫白嫖。



    也是卖炭翁里:一车炭,千余钱,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梢一丈绫,系在牛头充炭直的现实写照。



    所以,宋代很多商人为了逃避科敷,将自己的财产和货物诡寄在外戚高官和内臣名下。



    市易法,罢科敷,以免行钱取代之。



    当然,市易法的弊端也很大,很多人都知道,这里不复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