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 > 第6章 《<论语·里仁>第6章 仁德之稀与践行之思》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说:“我未曾见到过真正从心底里喜爱仁德的人,也未曾见到过极端厌恶不仁德的人。那些真心热爱仁德的人,他们的境界是没有什么能够超越的;而那些厌恶不仁德的人,他们在践行仁德的时候,能够做到不让不仁德的事物沾染、影响到自己。有没有人能够拿出一整天的时间和精力,把全部力量都用在践行仁德这件事情上呢?我没有见到过因为自身力量不够而做不到的人。也许存在这样的人吧,但我还没有见到过。”



    在这里,“好仁者”所指的是那些全身心地、由衷地热爱仁德,将仁德视为生命中最为重要和崇高追求的人。这种喜爱并非表面的、短暂的,而是深入骨髓、持之以恒的。“无以尚之”生动地描绘出爱好仁德之人的境界达到了极致,没有任何其他的事物能够与之相比拟或超越。



    “恶不仁者”并非只是简单地对不仁德的现象表示不满或反感,而是从内心深处坚决地拒绝和抵制不仁德的行为和观念。他们通过严格的自我约束和警醒,确保自己不被不仁德的因素所侵蚀和影响。



    孔子所提出的“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这里的“一日”并非仅仅局限于一天的时间长度,而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意味着全身心、毫无保留地投入。“力不足者”并非指身体上的力量不够,而是指在践行仁德这件事情上缺乏决心、毅力和专注力。



    孔子通过这些表述,清晰地传达了他对于仁德追求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仁德践行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失。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仁德追求的社会稀缺现象及其根源探究



    孔子所感慨的好仁者和恶不仁者的罕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以及在当今社会中,都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可能源于社会环境的功利化倾向,人们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和外在的功成名就,而忽视了内在仁德的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有关,在教育过程中,对于道德教育和仁德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人们缺乏对仁德的深刻理解和坚定追求。



    此外,个体自身的懒惰和自私心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往往更愿意选择安逸和满足个人欲望,而不愿意付出努力去追求高尚的仁德境界。这种稀缺现象提醒我们,必须深入反思社会价值体系和个体行为动机,重新确立仁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2. 自我约束在仁德实践中的核心地位与实现途径



    厌恶不仁德的人通过自我约束来避免不仁德之事的影响,这一观点强调了自我约束在仁德实践中的关键作用。自我约束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心灵修炼。



    在实现途径上,首先需要培养敏锐的道德洞察力,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不仁德的行为和观念。其次,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及时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不仁德倾向,并加以纠正。同时,还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如良好的社会舆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等,来强化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通过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将自我约束内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和品质,从而在仁德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3. 持续践行仁德的内在动力机制与外部障碍破解



    持续践行仁德需要强大的内在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来源于对仁德价值的深刻认同和坚定信念,只有当一个人真正认识到仁德对于个人幸福、社会和谐以及人类进步的重要性时,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去践行仁德。



    同时,还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如仁爱之心、慈悲之情、正义之感等,这些情感能够激发人们主动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维护正义。



    然而,在践行仁德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外部障碍。社会的不良风气、他人的误解和排斥、现实的利益冲突等都可能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要破解这些障碍,需要我们具备坚定的意志和灵活的应对策略。



    在面对社会不良风气时,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随波逐流;在遭遇他人的误解和排斥时,要通过耐心的沟通和良好的行为来改变他人的看法;在处理现实利益冲突时,要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以牺牲仁德为代价。



    4. 理想仁德人格的塑造及其对社会的全方位引领作用



    孔子所倡导的理想仁德人格,是一种集智慧、善良、勇敢、宽容等诸多美好品质于一身的完美形象。这种人格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经典、借鉴先贤的智慧和经验,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行道德实践和自我完善。



    当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塑造出理想的仁德人格时,他们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全方位的引领作用。在家庭中,他们能够成为子女的榜样,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工作场所,他们能够带动同事,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在社会公共领域,他们能够引领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理想仁德人格的塑造和传播,将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道德升华和全面发展。



    三、本章小结



    本章中孔子深刻表达了对仁德追求不足的忧虑,指出仁德践行中自我约束的关键、持续践行的动力与障碍,以及理想仁德人格的塑造意义。这启示我们要反思仁德稀缺的原因,强化自我约束,坚定践行仁德的信念,克服障碍,努力塑造理想仁德人格,以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的道德进步。



    喜欢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m)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丝袜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