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封建历史女权人 > 第90章 德皇后(四)临朝理政
    公元88 年,二月壬辰,这是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时刻。汉章帝的离世,宛如一颗巨星的陨落,给大汉王朝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就在这风云变幻之际,年仅十岁的刘肇登上了皇位,成为了汉和帝。



    此时,窦氏的地位陡然上升,被尊为皇太后。窦氏临朝摄政,大权在握,其威严之势令人瞩目。与此同时,窦氏为巩固家族势力,积极安排自己的兄长窦宪。窦宪凭借侍中之职,得以涉足政务机密,负责出宣诰命,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而这一切,皆是以汉章帝遗诏的名义进行的。



    不仅窦宪,窦氏的弟弟窦笃,也被封为虎贲中郎将,窦景、窦瑰一并成为中常侍。窦氏兄弟在朝堂之上,皆占据着亲信显要之位,他们的权势如日中天。



    公元89 年的夏六月,沘阳公主长子窦宪,在稽落山之战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气概,以雷霆万钧之势大破北匈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这场激烈的战役中,窦宪指挥有方,士兵们浴血奋战,战场上金戈铁马,喊杀声震天。北匈奴的军队,在汉军的猛攻下节节败退,最终溃败而逃。窦宪的胜利不仅彰显了大汉王朝的军威,更是为国家带来了久违的安宁与荣耀。



    窦宪凯旋回到京师洛阳后,朝廷为表彰其卓越战功以及沘阳公主的功绩,对沘阳公主予以尊崇。尊沘阳公主为长公主,并大幅增加其汤沐邑三千户,其待遇之优厚令人瞩目。沘阳公主的仪服规格与蕃王等同,尽显尊贵。



    同年,朝廷的人事安排也颇受关注。沘阳公主祖母郭圣通的侄子郭璜,受到提拔,被任命为长乐少府。他肩负着掌管太后居所长乐宫之事,宣达太后命令的重要职责。



    不仅如此,郭璜的儿子郭举,也就是和窦皇后私通的人。也得以晋升,在担任侍中的同时兼任射声校尉,统领宿卫兵。



    至此,可以说以窦太后为核心的窦氏一族,权倾朝野。皇帝年幼,窦太后又十分喜欢弄权。因此,此时东汉王朝的实际掌权人就是章德窦皇后。



    临朝理政不久,窦太后就郑重地颁布诏书,言辞恳切地说道:“如今皇帝尚且年幼,形单影只且身负忧思,朕暂且辅佐并聆听政务。外有实力强大的诸侯国贤明之王,坚守扞卫着边境,内有忠心耿耿的公卿大夫,尽心竭力地治理着国家,朕还有什么可忧心忡忡的呢!然而,朕仍需要得力的内辅,来参与重大事务的决断。”



    在这一背景下,邓彪被委以重任。窦太后任命邓彪为太傅,并赐予其关内侯的爵位,使其统领百官。



    可邓彪在其位期间,表现却不尽人意。他仅仅专注于自身的修养德行,对于匡正国家政事的得与失,显得力不从心。



    从历史的长河中回望,类似邓彪这样身居高位,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例子并不少见。在过往的朝代里,有些官员因各种原因,在面对国家治理的关键问题时,未能挺身而出,勇敢担当。



    接着,临朝窦太后再次凭借汉章帝遗诏的名义,郑重地宣布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决策,那便是免除郡国盐铁之禁,允许百姓煮盐铸铁。



    诏书说道:“自东汉光武中兴以来,匈奴始终未曾心悦诚服地归顺,于是在汉明帝永平年间,不得不再度兴兵征讨匈奴。而先帝(汉章帝)即位之后,怀着仁厚之心,想要停止武力征伐,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便深入探究观察旧有的制度,恢复了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制度。其初衷乃是想要未雨绸缪,防备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从而使边境得以安宁。



    然而,现实状况却令人忧心忡忡。众多官吏品行不端,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屡屡失误,未能顺遂本意,违背了先帝的良苦用心。先帝对此深感遗憾,以至于在临终之前留下遗嘱,明确免除盐铁禁令,允许百姓煮盐铸铁,并且要求他们像以往一样向县官交税。如今,朕特此申敕地方官员,务必奉顺圣旨,将此消息广泛布告天下,让天下百姓都能明晰朕的旨意。”



    要知道,盐铁在古代社会中,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其生产和经营,通常受到严格的管控。而此次窦太后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传统政策的一次重大突破。



    以往盐铁的专营制度,使得国家能够有效地掌控经济命脉,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活力。窦太后的这一决定,无疑为百姓们开辟了一条新的谋生之路。



    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比如质量监管、市场规范等。但无论如何,窦太后的这一决定,在当时无疑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



    有观点指出,窦太后宣布“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这背后的深意,或许是朝廷有意让出盐铁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以此来换取豪强对窦氏政权的默许与支持。自此之后,豪强们的财富实力大幅增长,其在政治上的野心,也随之愈发膨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向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的下层豪强,如今再也不肯屈服于现状。他们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参与政权的强烈要求,然而想要成为正式的官吏却面临诸多困难。盐铁官营制度的废除,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中央集权势力的逐步削弱,而豪强割据势力则趁势不断增强。



    窦太后临朝之时,除了要面对复杂的内政问题之外。对于周边敌对势力的战争,也是她不容回避的问题。



    这个时期,已经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单于,怀着恳切的心情上书,请求出兵进击北匈奴。窦太后将单于的这份言辞激昂的奏章,交予对军事了如指掌的耿秉过目。



    耿秉经过深思熟虑,认为采取以夷攻夷的策略,对于国家而言益处颇多,应当应允这一请求,并且满怀热忱地表示,自己甘愿为国家效力,不惜赴汤蹈火。窦太后在权衡利弊之后,初步决定采纳耿秉的建议。



    然而,尚书宋意,却有着不同的考量。他充分考虑到鲜卑,可能带来的隐患,于是奋笔疾书,上书表示反对。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窦太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时之间难以做出最终的定夺。



    就在此时,恰逢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前来吊唁国丧。窦太后对刘畅多次予以召见,并加以宠幸,还派遣他到上东门任职。



    这一安排,在无形之中分走了窦宪部分宫省之权,窦宪因此心生嫉妒与怨恨。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窦宪竟然丧心病狂地派刺客暗杀了刘畅。



    窦太后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盛怒之下把窦宪禁锢于内宫。窦宪深知自己犯下大错,害怕因此被处死,便绞尽脑汁,想出了自请出击匈奴来免除死罪的办法。



    于是,在十月乙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窦太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统领大军讨伐北匈奴,同时任命执金吾耿秉为副将,协助窦宪完成这一艰巨的使命。



    公元89 年的夏六月,骄阳似火,窦宪率领大军在稽落山,与北匈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战场上,金鼓齐鸣,杀声震天,窦宪指挥若定,汉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



    最终,窦宪以破竹之势大破北匈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随后,窦宪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以铭记这一伟大的功绩,之后班师回到京师洛阳。



    北匈奴单于,为了表示臣服和修好之意,派遣弟弟右温禺鞮王,来到汉宫侍奉窦太后。然而,窦宪却对此颇为不满,指责北单于没有亲自前来,认为这不足以显示北匈奴的诚意。于是,窦宪奏请窦太后,送回北匈奴王弟。



    九月庚申,窦太后鉴于窦宪的赫赫战功,升任窦宪为大将军。窦宪的地位一跃而升,位列三公之上,仅次于太傅邓彪。在这样的尊崇地位下,窦氏兄弟逐渐迷失自我,日益骄纵起来。



    当时,窦氏一族骄横跋扈,气焰嚣张,其威名权势威震海内。他们的党羽如同蛛网般,遍布各大名都大郡,趁着窦氏得势之机,肆意敛财。贿赂之事蔚然成风,州郡官员纷纷望风迎合,整个天下,陷入了一片骚动不安的局面。



    他们争相欺凌无辜百姓,肆无忌惮地掠夺财物。甚至公然攻击亭台,驱赶官吏,毫无顾忌地侵犯妇女,其暴虐行径日益严重。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却又申诉无门。



    大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以及相关部门的官员,心怀正义,多次挺身而出,对窦氏的种种恶行进行弹劾。然而,他们的努力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成效。



    尤其是窦太后的弟弟窦景,更是无法无天,纵容其奴仆在道路上公然拦路抢劫。那些商贾们一旦听闻他们的到来,就如同惊弓之鸟,赶紧紧闭门户,谢客停业,就好像在躲避穷凶极恶的盗寇一般。



    而与此相关的管理部门,或是出于畏惧窦氏的权势,或是自身的胆怯软弱,竟然没有一人敢上奏章,检举窦景及其奴仆的罪行。



    这种权贵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的现象在许多朝代都曾出现。它不仅反映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腐败,也揭示了权力失去制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窦氏的暴虐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扰乱了社会秩序,使得民众对朝廷的信任度大幅降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社会的动荡埋下了祸根。



    公元 90 年五月,在窦太后的支持之下。窦宪派遣副校尉阎盘,率领整整两千名精锐骑兵,长途奔袭伊吾(今新疆哈密)这块战略要地的北匈奴军。



    当时,伊吾之地形势复杂,北匈奴军占据此地,企图以此为据点,对汉朝边境形成威胁。然而,阎盘所率的汉军,凭借着出色的战术指挥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与北匈奴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在刀光剑影、喊杀声震耳欲聋的战场上,汉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北匈奴军的防线,最终大破敌军,成功夺取了伊吾之地。



    这一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西域,车师国上下听闻后,陷入了极度的震恐之中。车师国地处西域要冲,一直以来在各方势力之间艰难周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今汉朝大军展现出如此强大的军威,让车师国的统治者,深感自身的弱小与无助。为了向汉朝表示臣服和寻求庇护,车师前王和车师后王,纷纷派遣各自的王子,入宫侍奉窦太后。这一举动不仅是一种政治上的妥协,更是对汉朝权威的敬畏与认同。



    窦太后见车师国如此恭顺,为了彰显汉朝的恩威,便慷慨地赐予了两位车师王子印绶和金帛。这些赏赐,不仅是物质上的丰厚赠予,更是一种象征着汉朝认可和接纳的荣誉标志。



    六月,窦太后为了表彰窦宪等人的赫赫战功,特意下诏封窦宪为冠军侯,窦笃为郾侯,窦瑰为夏阳侯。然而,在这荣耀加身的时刻,唯独窦宪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态度,他坚决拒不受封。



    或许是窦宪出于对自身功绩的谦逊,认为此次胜利,不足以承受如此崇高的封侯之赏。又或许是他,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和长远的战略谋划,不愿因封侯而引起朝廷内部的嫉妒和纷争。



    公元 91 年,汉军发起了一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金微山之战。在这场激烈的战役中,汉军凭借着卓越的军事策略、精良的装备以及顽强的战斗意志,再度成功击破了北匈奴的防线。北匈奴单于,在这场溃败中逃亡,其去向成为了一个谜团,无人知晓其确切的踪迹。



    而在北匈奴单于失踪之后,其弟于除鞬,挺身而出,自立为单于,试图收拾残局,统领着 八部约 2 万余人。他们在历经战火的洗礼后,于蒲类海派遣使者,向汉朝表示归顺。



    窦宪深知此事,对于汉朝边疆稳定的重要性,便上书奏请立于除鞬,为北单于。窦宪在奏折中,详细阐述了这样做的诸多好处,比如可以稳定北匈奴的局势,避免其再次成为汉朝边疆的威胁,同时也能够彰显汉朝的仁德与宽容。窦太后在仔细权衡利弊之后,答应了窦宪的请求。



    次年,即公元 92 年,窦太后果断做出决策,派遣耿夔,授予北单于玺绶。这一玺绶代表着汉朝对于北单于地位的正式认可,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



    不仅如此,还派遣中郎将任尚,持节驻军伊吾,负责都护北匈奴。其待遇和管理方式,一如对待南匈奴的故事,旨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北匈奴的有效管理和监督,维护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这一系列举措,对于当时的民族融合和边疆稳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处理类似的民族关系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可以说,在汉章帝去世之后。窦太后开始掌握皇权,临朝理政。在这个时期内,她和她所代表的外戚势力,也就是窦氏一族,对于东汉朝廷是有所贡献的。



    尤其是对外战争之上,窦太后让窦宪,去攻打北匈奴,结果窦宪把北匈奴打得大败。就因为这一仗,东汉王朝变得特别强盛,进入了最繁荣兴旺的时候。



    然而,窦氏一族为了争权夺利,将天下和百姓放在了自己家族利益之下。虽然,在短期之内为东汉朝廷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权力欲望的膨胀。他们所作的政治考量,将会变得更加的疯狂。



    因为,外戚势力和皇权势力,本来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矛盾体。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一份具有唯一性的至高皇权,她的归属者只能有一人。



    喜欢封建历史女权人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m)封建历史女权人(丝袜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