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和林惜点头应允,这两天的事情,让他们看清了院子里某些人的真面目。



    至于四合院的其他住户,现在见到陈安都唯恐避之不及,只在偶尔碰面时点头示意。



    现在,陈安可是四合院里的第一狠人!



    毕竟,他刚来四合院就毫发无损的教训了贾张氏、贾东旭、何雨柱,还把三人和二大爷一起送了进去!



    这样的狠人,谁还敢轻易招惹?



    ......



    走在去公交车站的路上,陈安不时地打量着周围的景象。



    这里的胡同保留着独特的风貌,历史的厚重感和年代感扑面而来,让陈安觉得这个年代也有着它独特的美好之处。



    心里感叹:这年代虽然落后点,但历史感可是满满的,就像一本翻不完的老照片集。



    “二哥,我想吃冰棍。”陈凡突然指着路边的一个方向说道。



    陈安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中年人站在一个带轮的大木箱旁,木箱上面盖着厚厚的棉被,箱子上写着“北冰洋冰棍”几个字。



    木箱周围围着三五个半大的孩子,他们拿着皱巴巴的分钱,争相购买着冰棍。



    “想吃?那我们就去买。”



    陈安带着两人走到了中年人面前,笑着问道:



    “同志,这里都有些什么口味的冰棍?”



    在这个年代,“同志”是最万能的称呼,无论认不认识,喊一声同志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中年人迅速回答道:



    “二分钱一支的是老冰棍,三分钱的有香蕉的、苹果的、桔子的、杨梅的、酸梅的;



    五分钱的有小豆的、奶油的、红果的、伊拉克枣的。”



    “那就拿三个五分钱的吧。”



    陈安一听,立马拍板,然后低头问陈凡和林惜:



    “小凡、惜惜,你们两个想要什么口味的?”



    “我要奶油的!”陈凡迫不及待地说道。



    “我,我要一个红果的。”林惜有些害羞地小声回答。



    “同志,给我两个奶油的,一个红果的。这是钱。”



    陈安拿出一角五分钱递给中年人。



    中年人接过钱,迅速从木箱里拿出三个冰棍:



    “给,两个奶油的,一个红果的。”



    陈安接过冰棍,分别递给陈凡和林惜一人一个,然后自己也揭开包装纸,站在旁边吃了起来。



    在这个纯真的年代,冰棍的滋味仿佛能穿越时光,直接抵达味蕾。



    它没有后世那些花哨的添加剂和复杂的工艺,却拥有最纯粹的味道——奶香浓郁,冰凉爽口。



    夏日炎炎,咬上一口,那甜蜜蜜、凉丝丝的滋味,就如同清泉一般,



    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比后世的网红冰淇淋还要过瘾!



    大夏天的午后,陈安带着陈凡和林惜,享受着这难得的清凉。



    陈安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奶油冰棍,一边与路边的中年商贩交谈:



    “同志,您这儿是副食店的流动售卖点?这冰棍生意如何?看起来挺受欢迎的。”



    这会儿刚好不忙,中年人抬头看了陈安一眼,见他带着孩子,不像是市场管理人员,便放松了警惕,坦诚地回答道:



    “哪是啊,我只是个流动商贩,靠卖冰棍补贴家用。



    今年三月才办了证,不然副食店不给进货,生意嘛,也就勉强糊口。”



    陈安听后,微微点头,表示理解。



    他向中年人打了声招呼,转身带着两孩子向公交车站走去。



    不久后,三人转一趟车来到前门公交车站。



    又等了十几分钟,一辆上白下红、红白相间的老式公交车缓缓驶来,这是这个年代的标志之一。



    公交车很快停在站点,车门一开,陈安三人就上了车。



    售票员见三人上车,赶紧喊道:



    “上车买票啦,没票的请买票!”



    陈安赶紧让让陈凡和林惜先坐下,然后走过去买票:



    “请问到石景多少钱?”



    “每人两毛钱。”售票员回答道。



    陈安付了钱,拿到三张车票,便坐了下来。



    现在公交车的票价是按照距离来算的,分为5分、1毛、1毛5分和2毛四档,



    一般4公里内为5分,超过15公里就是全程票价2毛,确实非常划算。



    然而,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往往舍不得花钱坐车。



    公交车上的乘客并不多,大家都安静地坐着,享受着这难得的出行时光。



    公交车开动起来,就像一头老破牛似的,沿途站点,走走停停。



    不过,陈安也不着急,反正时间充裕,就当是欣赏沿途的风景了。



    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公交车终于到了石景旧城。



    下车后,陈凡像个脱缰的野马似的在前面带路,陈安和林惜紧随其后。



    他们对这个地方并不陌生,因为陈安和陈凡都是在这里长大的,而林惜也在这里住了近两年。



    很快,三人来到了保和堂医馆。



    保和堂源于陈安外祖父开设的中医馆,现在分为沈州保和堂和四九城保和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5年的时候,外祖父带着儿女徒弟从中原逃难至沈州。



    为维持生计,便重操旧业开了保和堂中医馆,医馆铺面是租的陈家老宅一进院临街的几个房间。



    医馆以诊脉治病为主,售卖中药为辅,包括自制的丸散膏丹、汤剂饮片。



    陈安的外祖父,是一位医术高超的中医师,育有一儿一女,并培养了两位医术精湛的徒弟。



    大徒弟是师伯萧安邦,儿子是陈安大舅周卫国,女儿是陈安母亲周诗涵,小徒弟是师叔周天成。



    随着儿女徒弟们医术日益精湛,外祖父便没有再额外招聘伙计,而是将陈家沈州老宅的一进院整个租下,作为医馆和家宅。



    六间房子中,两间作为店铺,一间外祖父居住,一间给儿子,一间给女儿,剩下的一间则是两个徒弟的住所。



    后来,陈安的父亲大学暑期返家和母亲因缘际会,一见钟情,迅速成婚并育有子女。



    师伯成家后,在老宅隔壁购置了一个两进的院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保和堂逐渐扩大了经营规模。



    外祖父、舅舅、师叔也都搬到了老宅的三进院居住。



    一进院的六间房子中,四间作为店铺,一间用作药房,剩下的一间作为宿舍供员工居住。



    医馆的业务模式变成了诊脉治病和售卖中药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了自制的丸散膏丹、汤剂饮片的售卖。



    所需中药材大部分都是外购药材店铺炮制好的成品,只有少量的秘方所需的中药材是自己加工炮制的。



    再后来,时事巨变,战争爆发,祖父去世,父亲参军,战争胜利,外祖父意外去世......



    外祖父过世后,沈州保和堂由大舅、师伯、母亲、师叔接手。48年,大舅、父亲、母亲、师叔均参加了入关支援建设,师伯留守沈州保和堂。



    喜欢四合院:开局西跨院,不差钱!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m)四合院:开局西跨院,不差钱!(丝袜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