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吃吃喝喝的重生小日子 > 13、第十三章 烤红薯
    宁总的绰号,跟着这次寒流不胫而走。

    气温一蹶不振。

    来不及回家添置厚衣服的学生们,在学校附近新开的服装店里买厚衣裤。

    价格实惠,做工不错,式样也好看。

    买完衣服之后,顺便在隔壁奶茶店买上一杯热奶茶,简直美滋滋。

    姜宏宇拿到当月报表的时候,都不敢信:“现在学生这么有钱?”

    儿子说要在大学附近开服装店,做学生服装线路,他只是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

    本来他是一心想着儿子毕业之后进自己服装公司,现在至少也是掺一脚了。

    姜易云“嗯”了一声:“薄利多销。”

    学生们零花钱确实不多,但几十块一件的衣服还是能买得起的。

    他提前从别的厂家定了一批薄被和被套的库存,拉回来让工人检查完套上被套,放在小店里,分分钟就被瑟瑟发抖来不及回家拿被子的学生们给抢光了。

    其实利润比这还高。

    主要是宁总大气,把这些店铺都给买了下来。

    现在成本里服装店的店租,基本就是左口袋进右口袋。

    姜宏宇不知道儿子的蚊帐厂的利润,问他:“你这个月赚了多少?有一百万?”

    姜易云含糊地应了一声:“差不多吧。”光是床帘这块确实差不多。

    但是床帘不只是床帘,还有配套的小电扇和床头灯。

    现在天气转凉,小电扇可以往南方卖。

    现在寝室空调还不普及,估计床帘这个东西南方不好卖,会太过闷热,但是他可以卖除湿机。

    北方转凉了,空气干燥,可以卖加湿器。

    小家电工厂的筹建比他预想中要顺利得多,直接收购了现成的工厂。厂房和工人都是现成的,生产线他也造好了,很快就能投产。

    姜宏宇看他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有些诧异:“你怎么一点都不高兴的样子?一个月赚一百万不多吗?”

    “不多啊。”姜易云想都没想。

    他看向自己老爸眼神清澈,慢慢交底一点点,“我和朋友合开了个做小家电工厂,叫乐云。”

    姜宏宇知道自己儿子优秀,但一直都不以为儿子会是开疆拓土型的。

    毕竟家大业大,姜易云能够守好姜家和卓家的家业就已经很好了。

    没想到儿子还会开辟新赛道。

    姜宏宇揣摩了一下名字:“和你那个叫宁乐意的小朋友合开的?”

    “对。”

    “你不是说过他爸妈都是普通工人嘛,有钱投资?”至于技术,小家电的技术他儿子背靠着卓家,怎么都不会缺。

    资金方面,对方不是一个才大一的新生?

    “宁家没钱,乐乐有钱。”姜易云把宁乐意怎么暑假摆摊赚钱,又怎么通过金融市场赚钱大致说了说。

    姜宏宇前半段听得感同身受。

    他当年和老婆一起,就是靠着批发摆摊赚到的第一桶金。

    那时候确实能赚钱,但那时候世道乱,倒买倒卖的不仅要冒赚不到钱的风险,而且有时候还有生命威胁。

    真的,那会儿遇到个小偷已经算是最和善的情况了,多的是劫道的。

    等他生意做大一点,放火烧仓库、烧厂房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

    但听到后面,他就开始听不懂了:“小朋友怎么对金融这么……熟练?”

    那~是。

    姜易云在心里翘起了尾巴,也不瞧瞧那是谁,那可是他家宁总。

    要知道在后世宁总都能在金融市场各种玩转,回到二十年前的金融市场,简直随便取钱。

    姜宏宇:“……所以,我给你买房子的钱,其实是投资建厂了?”

    “……对。”

    姜宏宇又给了儿子一笔钱,郑重交代是买房的。

    做生意归做生意,总不能为了做生意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租的房子?

    姜宏宇自动忽略。

    现在家里又不是以前,怎么也不至于穷到让儿子出去租房住。

    远在京城的宁欣,也收到了妈妈给的一笔转账,郑重交代:“我给你哥做了个遮光床帘,你哥拿去找厂家生产,现在卖得不错,给了我一些抽成,我给你转了一些到银行卡里。这边天气冷,你衣服买厚一点,我看别的小姑娘穿皮靴,你也买两双,别像去年那样回来一手的冻疮。”

    宁欣送走了家里人,回去银行查了一下转账记录,发现除了一笔妈妈转过来的五千元的记录之外,还有每个月一千块的记录,几乎都是跟在妈妈每个月转过来的固定六百元之后。

    她平时在学校里跟着导师干活,每个月能有一点补助,学杂费是全免的,压根用不了那么多钱。

    她爸以前在家的时候,一分钱没见着,不找妈妈要钱已经很不错了。

    妈妈给人做家政,几乎没有休息日,一个月收入一千,还是今年才涨到这个数字的。给了她六百之后,妈妈自己只剩下四百。

    妈妈说她自己吃住都不用花钱,劝也劝不动。

    她想着,眼眶有些红,出了银行,就回寝室看看中午了就给她哥打电话,都顾不上长途电话费贵,听到对面陌生的男声,说道:“你好,我找宁乐意。没打错电话吧?”

    她打的是她哥的手机号。

    “没错,是宁乐意的手机。他在打饭。唉,来了。”

    果然,很快电话那头响起宁欣熟悉的声音:“欣欣啊,什么事?等会儿啊,食堂有点吵,我去外面跟你说。”

    “哦。”

    没一会儿,电话那头的环境变得安静。

    宁乐意带着笑意的声音响起:“好了,说吧。”

    宁欣跟自家哥哥没什么好绕弯子的,直接说道:“我妈说什么遮光床帘的,你不是随便找个借口给我妈钱吧?”

    宁乐意立马说道:“哪能啊。你不在我这边不知道,我卖这个已经卖疯了。姑姑的创意很好,我跟厂家那边谈了两万的设计费。姑姑是不是给你钱了?”

    其实算的是抽成,金额不止两万,但是他姑姑的性格算不清楚这些,而且再多的话,她拿着会不安心。

    给姑姑的这两万只是明面上的,剩下的钱他直接给奶奶了。

    奶奶那儿有个账户,是专门给姑姑存着的。

    别看奶奶花钱大手大脚的,其实老太太心里面清楚着呢。

    买房之后,他估摸着姑姑手头已经没钱了,这两万就是给姑姑平时花的。手头有钱,心里不慌。

    “嗯,给了五千。”知道妈妈手头还有钱,她松了一口气,“对了,哥,我查了一下转账记录,每个月一千块钱是不是你给我转的?”

    “对啊。不是我还能是谁?在外面该买买,现在哥有钱,缺什么直接跟我说,哥给你买。哦,财不露白,别太高调。”宁乐意一点都没藏着掖着,“你不会才刚发现吧?对了,赶紧去买个手机,以后联系起来方便点。”

    “哦。”

    “没别的事了?”

    “没了。”

    “那我挂了。我刚打的鸡腿要被那群牲口给抢了!”

    宁乐意最终没保住自己的鸡腿,但抢了同学的大排,不亏。

    宁乐意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就是锻炼计划无限推后,搞得他到12月份才找到自己的泳裤:“现在游泳有点冷。”

    故意这个时间点把泳裤拿出来让他找到的姜易云:“嗯。想锻炼的话,一起去健身房吧。”

    “哦。”他看着姜易云在家里忙前忙后,越看越好看,忍不住上前捣乱,被抱起来扔到沙发上还笑嘻嘻。

    姜易云亲亲他嘴角:“晚自习不去了?”

    小乐乐皮痒了,是他姜少不够努力。

    “不行。班导会点名。”平时分还是挺重要的,“你在家画图,我晚上自己回来。”

    自从有个傻叉晚自习在人少的教室骚扰女同学之后,现在就规定必须在指定教室自习。

    快乐一下就没了。

    小家电工厂开始投产之后,姜易云的任务就很重了。

    草创期的工厂,老板样样都要亲力亲为,忙得够呛。

    “还是我来接你。正好坐久了,起来走走。”姜易云想起来另外一件事,“明天我要去市区总部开会,你中午自己回家?我让司机来接你?”

    “不用了。我自己坐公交车回家,又不远。”宁乐意比较关注他话里面的意思,“卓易搞定了?”

    “嗯。搞定了。昨天经理人被带走了,明天去重新落实一下新的管理层。”再来一次,他要做的事情太多,没那么多耐心,手段简单粗暴了点。

    虽然学校距离宁家确实不远,公交车一辆就到,都不用转车,但宁总在姜易云心里,那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什么事情都得给准备好,自己坐公交回家,想想就很高难度,完全忘记这辈子最初和宁乐意认识就是在来来往往的公交车上。

    到了礼拜五,他掐着下课的点给宁乐意打电话:“下课了?准备回家了?”

    “嗯。”宁乐意有了个更好的想法,不坐公交,骑自行车回家!

    反正他要锻炼,这不是很好的锻炼嘛。

    就该把锻炼结合到日常生活中去!

    过了一会儿,姜易云又打了个电话过来:“坐上车了没?”

    坐上自行车的宁乐意活力满满:“坐上了!”

    又过了半小时:“现在车到哪儿了?快到家了吗?”

    “快了。你专心上班,我到家了给你发消息。”顶着寒风,逆风骑行的宁乐意,被风吹得两眼迷蒙,怀疑自己的脑子是不是坏掉了,怎么生出骑自行车回家这个念头的。

    怎么办?

    自己干的蠢事,哭着也要骑回家。

    不然怎么办?

    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出租车都没一辆。

    等他骑到家里租的房子那儿,看到陌生的一家人,突然想起来家里这周搬去新家了!

    他又哼哧哼哧骑了半天。

    天气冷没出去跳舞的宁奶奶,看到孙子骑着自行车回家都惊呆了:“哎呀呀,乐乐这是这是……”

    宁乐意顾不上叫奶奶,鞋子一踢,就赶紧冲到客厅拿纸巾擤完鼻涕,才长长呼出一口气:“我再也不骑自行车了!”

    “好好好,不骑不骑。”宁奶奶指了指厨房,“你妈妈给你烤了红薯,让你放在微波炉里热热。”

    “嗷!”

    流蜜的暖烘烘的红薯,勺子一挖,香甜的味道就扑面而来,塞进嘴里更是好吃到跺脚。

    可惜现在还没烟薯,他明年开始一定每年分一部分钱投农业。

    好吃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