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直播通古代之开局盘点乱世 > 61. 第 61 章 【为什么非要在此时
【为什么非要在此时北伐,这并非是诸葛亮不够谨慎,而是当时的益州是存在派系之争。扶南之前讲过,益州这一州原本是在刘璋治下,是刘璋的部下法正和刘备作内应最后才一起攻下的。而刘璋已经投降,这益州内的官吏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大洗牌,只是说将屯驻的州牧换人却不能彻底地将所有士人全部弃之不用。按理来说,这样的布局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是问题就是刘备最后丢掉了荆州。】
【这就引发起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荆州的贤臣良将除却在战场上战死以外,他们屯驻的军舰却全部都归了东吴,这些人也只能入蜀。这就产生了朋党,华夏的朋党之争古已有之,在益州此地也格外地严重。因为原本屯住荆州的臣子要么是一早就跟随刘备打天下的元老比如赵云等人,要么就是荆州的士人比如诸葛亮魏延等人。大家发现没发现一个问题,虽然说蜀汉是一个阵营,但是往往这些人才是蜀汉官僚体系的核心,而本来就驻守在益州的那些士人却恰恰基本上不在这个核心圈子之内。有朋党就会有利益之争,而益州现在的情况是刚刚恢复,再也经不起一点内斗了。】
【所以扶南认为诸葛亮出兵北伐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对外作战这是一种很好的团结内部的方法,因为无论是什么时候,当两方面都拥有一致的敌人的时候,就会暂时放下内部的斗争。】
天幕之下的刘备深以为然,说道:“我大汉立国四百余年,面对外寇尚能有胜负各半,可是若是从内部争斗起来,就是这样的,华夏江山四分五裂了。”
汉朝后期皇帝的寿命往往都很短,这就造成了宦官外戚干政,士人党羽林立,还偏偏摊上那种不能识人的昏君,宁愿亲近佞臣,与宦官为伍,才最终造就着大汉天下山河破碎风雨飘摇。
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微微叹息道:“先生,终究是我的过错,我先一步不撒手离去,却将那不成器的小子和那摇摇欲坠的江山社稷,还是多亏了先生苦苦支撑……若是没有先生,恐怕大汉早就支撑不住了。”
“是啊,先生大才……玄德公也不要太过自责,到底是羽的缘故,是羽大意轻敌,才丢了荆州,也是因为羽才让翼德和玄德公你们都……”
关羽再一次为他初次见到诸葛亮时莫名的敌意而感到羞愤,谋臣和武将本该就是一体,不应该因为亲疏而离心。
与他们相比,诸葛亮却仍然只是冷静地摆了摆手说道:“玄德公,美髯公。两位都不必过于苛责自己,世事难料,不过如今有天幕降瑞,已经是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那么在走往后的路的时候,这些便都可以规避。况且,玄德公知遇之恩,亮但就应该以诚相报。这只不过是作为一介人臣的本分而已,玄德公要再多言便是折煞我了。”
诸葛亮现下想的是分析局势,天幕此时又透露出来很重要的一点,这就是他本应该想到的:内斗。
当一个政权发展到一定规模以上,那么其中的官僚很有可能为自己的利益各自为政。想要图谋天下绝非易事,就得将方方面面都顾虑得到。
贞观三年。
小太子李承乾面露难色,久久不言,可是在李世民期待的目光之下,他还是试探性地回答说道:“阿耶,我觉得北伐是……对的。”
“哦?那承乾就具体讲讲诸葛武侯北伐好在哪里呢?”李世民没想到自己的长子这么快就给出了答案,他也想听听孩子的见解。
可是李承乾却支支吾吾,最后只能实话实说:“我……我不知道……是这样的,因为阿耶评价诸葛武侯,您对他的评价大多都是正面的。所以承乾以为诸葛武侯北伐应当也是对的……”
“哈哈哈哈哈。”
没有想到长子竟然给他这样一个回答,李世民朗然一笑,轻轻摸了摸李承乾的头,说道:“看来是阿耶太心急了,承乾如果不知道便听听天幕之人如何说的,若是再不懂便问问师傅。”
小太子李承乾看着李世民的背影,歪头思考着。
建隆元年。
这一年的事情发生得太多,而在历史进程上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后周的将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并且逼迫了年仅七岁的柴宗训退位,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宋”。
此时的赵匡胤看向天幕,却最终久久不言。
是因为党派之争吗?这可真是一个难题,虽说现在还没有统一中原,但是赵匡胤胸有大志,所思所想,不仅仅局限于今朝。
自从那日的他身披黄袍,可以说是篡位登基之时,就联想到了很多。现在天下不太平,才终于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那倘若假以时日他所建立的宋也到了这样一个境地,幼主在朝,将军在侧。
难保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武将手握兵权,往往是最容易起兵造反的。这应该怎么加以制衡呢?但是如若让文臣制衡武将,又会不会让这朝野失衡?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原因,就比如说休养生息是对的。但是大家别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了,益州只有一地,而曹魏已经几乎占到了天下的一半,如果此时还不居安思危,那么等到曹魏大军过境先发制人,留给他们的主动权就不多了。】
【好了,那讲了北伐的必要性,我们就再来聊一聊,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为什么失败?】
天幕之上再次出现了舆图,益州位于蜀地,后世唐朝诗人李白那首著名的《蜀道难》给所有人展示了一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再加上有都江堰天府之国的加成,蜀地历来是兵家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可是他易守难攻却也很难出城迎战。
这是地理上所带来的弱势。而首次北伐用兵行军自然是重中之重,但是蜀地地势复杂,所以不同将领的行军路线自然也不可能相同。
而其中就有魏延献计的子午谷奇袭之计。
【要了解魏延的计策,首先我们先要知道这条行军路线在哪。请大家看看扶南已经标注好了的路线。子午谷在长安以南,如果从汉中发兵翻越秦岭之后,再沿着这条路线行军,不过时日就可以抵达长安。】
【如果按照魏延的计策进行,那就是派精锐及其所需要的粮草直接发兵走这条捷径,在长安那边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兵临城下,而魏延他认为在长安的守军胆怯并且没有谋略,一旦这样被打得措手不及,就会立刻弃城逃跑,这样长安便唾手可得。这个计策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按照魏延的计算,曹魏如果想要集结兵力围攻他,那么至少需要二十日的时间,趁着这个时间诸葛亮率领的大军就可以从斜谷赶来支援,到时候两军夹击,就可以直接将整个关中收入囊中。】
天幕上的舆图用箭头标注起来了行军的每一个地方,据说这个计策是效仿韩信出子午谷与刘邦里应外合。不难看出想出这个计谋的魏延虽然不能说比较周全吧,但是虽说冒险,还有一定的可行性。
【当然,大家如果想要问扶南这个计策到底有没有用,扶南不太敢说。这倒不是,我敷衍大家,是因为历史上诸葛丞相并没有用魏延的计策。他觉得这个计策非常的冒险,虽然说一旦成功,对于蜀汉的收益是非常高的,但是当前的这种情况和诸葛亮本身性格中的谨慎让他不敢赌。而此计也最终成为了后世争论的一个点。】
天幕之下,刘备听到此处,立刻命人取来舆图和诸葛亮观看。
“昔年高祖之时,高祖与淮阴侯合兵击楚,所用的此法,先生不同义此法是不是因为太冒险了?”
诸葛亮微微颔首道:“是,此计过于冒险,而且此计的关键在于长安的守军真的弃城而逃,在这种时候把命运交给敌方,亮是没有办法认同的。”
“况且淮阴侯与高祖那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明一暗相互配合才能迷惑敌方视线。而此计看起来还不够成熟。”
【诸葛丞相最终采用的是首先攻取陇右,并且特意派遣了赵云等人率领一支兵马作为疑兵想让曹魏以为蜀汉是要从斜谷而出北攻的架势,果然魏国派遣了人马去抵御赵云。而这个时候诸葛亮率领主力向祁山进攻。在魏军的措手不及之下,陇右三郡失守。蜀汉方面的战况,一路大好,可以说是开局大捷,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蜀汉却惨败。那么就不得不提到了马谡。】
马谡乃是侍中马良之弟,他才气过人,好为论军略。因此得到了诸葛亮的格外器重,据说在刘备临终之前,曾和诸葛亮谈到此人,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了其本身的能力,不能太过重用于他。
【或许是诸葛亮在这个时候看人失误了,他对马谡可以说是非常的器重,不但让他担任了参军一职,还非常喜欢和他一起议论军事谋略,据说常常能从白天聊到晚上。】
【因此在曹魏派遣了大将张郃前来抵抗诸葛亮并且欲取咽喉要地街亭之时,他仍然选择了力排众议,甚至放弃了资历比较老的魏延等人,反而提拔了马谡作为让他驻扎街亭,迎战曹魏的大将张郃。】
其实事情如果只到了这里,还没发生不可挽回的地步,诸葛亮已经跟他说明了部署,如果进兵仍然按照这一套部署下来,虽然说和张郃。正面抗衡还有一些困难,但是只要坚守在这里,拖延时间就好。
按理来说怎么不会出什么大乱的事。
可是怪就怪在马谡他有些小才华,因此心中也有一些小主意,结果却犯了大忌。正常行军打仗,都应该先找水源,邻近水源之地驻扎。可是他或许觉得就这么驻守着防御不能体现他的才华,也许他是存了心思想要和张郃正面对敌,偏偏就要驻扎在南山之上,甚至还觉得此地易守难攻,所以还不派兵驻守山下的要塞。马谡固执己见甚至听不进去副将王平的多次劝告。
结果,张郃一到,立刻就截断了对方取水的道路,汉军军中顿时陷入了一片大乱,而马谡这个主将却跑了,张郃立刻乘胜追击,街亭失守,他还顺势平定了周边的城池。
【这样一个关键的据点丧失,带来了全线的溃败。诸葛亮也不得不领兵回汉中,首次北伐就以失败告终。而马谡最终也被诸葛亮斩首谢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