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多功能科举考生 > 第37章 第 37 章
此时科举考试的试卷与后世大型考试有些相似, 一般由考试题目、答题纸和草稿纸三部分组成。
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答题纸。答题纸上印有红色方格线,作答时需要万分小心,一旦出现错字、别字, 或是涂抹、改动、墨点, 那这份试卷便会直接被考官归为“落卷”, 不会被取用。
答题纸的右上角有一块空白的区域, 需要填写考生的个人信息。等考生交卷之后, 这一部分就会被弥封起来, 这一过程又被称为“糊名”,也算是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本朝县试之后的其他考试,除了糊名之外,还会实施“誊录”制度,即将考生的试卷全部誊抄一遍, 杜绝考官通过字迹和暗语给考生“人情分”的可能。
而县试之所以只糊名不誊录,是因为这第一场考试考察的本就是基本功,而书法,便是这基本功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唐宋时期的吏部选官时, 讲究以“身、言、书、判”择人,其中的“书”指的便是书法, 可见有一手好字的重要性。
王谨于书法一道下了不少功夫。因他的腕力远超常人, 再加上长期修习内功, 眼明手稳, 对力道和速度都控制得极好, 练起字来要比旁人轻松不少。
但俗话说“写八缸水, 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 始得龙凤飞。”想要写出一手好字, 最重要的还是勤于练习。
系统商店里有许多物美价廉的纸墨, 王谨每日都要坚持练习好几张大字,如今,他练过字的纸张已经堆满了储
而说到“博取百家长”,系统的数据库和商店里都有许多名家真迹,除了王羲之的乐毅论之外,王谨偶尔也会临一些其他的字体,这其中就包括赵孟頫的楷书。
赵孟頫出生于南宋末年,此时还没有,未来也可能不会有这个人。因此,王谨便非常不见外地研究了一番他的楷书,并将其与王羲之的小楷结合起来,顺理成章地做到了“自成一派”,倒是让齐秀才等人狠狠地吃了一惊。
或许是为了不过早遏制书法的
而楷体也有是许多不同风格的,王谨临的赵孟頫的楷书,据说就是馆阁体的雏形。
馆阁体讲究“乌、方、光”,即乌黑、方正、光润。只是墨分浓淡,字有千形,后世学者对于馆阁体的诟病,大多都是由于其束缚了书法家们的

毕竟,以他的年龄和历,想要写出什么“风骨”,那就有些太过刻意,所以暂时也只能靠工整和俊秀取胜了。
王谨提笔蘸墨,先
这草稿纸也是不能随意带走的,卷的时候会被一起上去,可能会被作为评卷时的参考。
比如,
因此,哪怕只是打草稿,王谨也写得十分认真。
没花费多长时间,他就将答案全都写
由于考篮里的食物
切成丁的馒头裹上蛋液,再配上切成丁的瘦肉和蘑菇,一起下锅炒至两面金黄,成品酥脆美味,还非常顶饿。
邓氏刀法娴熟,每块馒头丁都被切得只有小拇指甲盖那么大,衙役检查的时候也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放过了,倒是让王谨悄悄松了一口气。
炒馒头丁配上邓氏秘制的小咸菜,王谨这一顿饭吃的还算满意,也仗着药力大大方方地喝了好几口水。
吃饱喝足并擦过手后,他便开始誊抄答案。

毕竟,他这虚十一岁的年纪已经够显眼了。太早交卷,很有可能会给县令留下一个“这厮年纪这么小果然沉不住气”的印象,万一县令心情不好想要压一压他,那可就麻烦了。反正他也不是坐不住。
而王谨用来打
说起来,自从进学之后,王谨就一直把时间花
但启蒙前的那几年,每当无事可做假装
当然,系统的ai也会根据用户的水平调整自己的难度。比如此时,王谨的这一盘棋下了一个多时辰,也才感觉刚刚开始。
眼看着四周已经空出了几个位子,王谨便想着明日再下,开始动手拾起了桌上的东西。
毕竟,太早交卷别人会觉得你坐不住,但太晚交卷,也会让人怀疑你的水平。
为了临时存放考生的卷子,县衙专门辟出来一间屋子。此时,这场县试的考官袁县令,正百无聊赖地坐
清源县上一任的县令钱大人,本就是当今圣上的嫡系,又
由于太原城变成了龙兴之地,太原城辖下的县令空缺也都成了香饽饽,袁家花了好大的力气,再加上家中长辈同那位钱大人有旧,得了钱大人的举荐,这才能把他安到这里。
他们袁家这一辈的弟兄不少,有嫡有庶,大家表面上相处得还算和气,但其实背地里都
这一次,这样的好机会竟被他这个庶子给抢了,其他几个兄弟都差点没怄死。不过谁叫他是两榜进士,而他那几个兄弟却最多也只能考上个举人呢,他们再嫉妒也没用。
虽然京城家里的污糟事儿不少,但如今
本朝的商税是税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周家醋坊金丝酿的
等将来升了官,看他家的那几个兄弟还怎么
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这两年太原城的府试和院试,他们清源县学子的成绩都不怎么好,这一点倒是让他有些
于是,这次县试,他就略微把题出得难了点,想要好好检验检验这批人的水准。不然,万一今年他们县的案首去考府试的时候再像上次一样,连个前十都拿不到,那他的人可就丢大了。
只是,袁县令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刚刚提前交了卷子的那几位,水平都只能算得上是一般,这实
揉了揉眉心,余光里瞥见又有一位交卷的学生向他走来,袁县令抬起头一看原来是那个王家的小孙子。
刚上任时,他就曾打听过县城里那些个大家族的情况,偶然之下得知,原来他们县城里竟还有一户太原王氏的后人,虽然这也并不会让他有多重视,但脑子里多少也留了个印象。
之后,县试报名的那几日,他派手下出去打听这一届有没有特别出挑的考生,这么一打听,他就又听到了王谨的名字。
于是,今天早上唱名的时候,他还特意多瞧了两眼这个据说是小神童的王家后人。只是当时天还没亮,烛火昏暗,再加上王谨当时形容也比较狼狈,所以他也只记得这孩子长得比较清秀。
可如今再看,袁县令只觉得眼前一亮。这个王谨,倒是真有几分世家子弟的风范这长相气度,比他曾见过的那些勋贵家的小公子都要出挑,只是不知道这神童之名是真是假。
被激起了好奇心的袁县令忍不住坐直了身子,伸手接过王谨的试卷,低头仔细看了起来。
“好字”袁县令忍不住出声赞叹,心里也有些惊奇。
这字劲秀工整,端庄有致,并且每个字的大小都非常一致,纵横有行,分布和谐,完全不需要花心思辨认。能写出这般字的,一定是一个心性沉稳之人。却没想到,这竟是出自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之手
袁县令本来还对王谨这个神童的名号有些怀疑,但看到这一手字,就已经信了一半了。
大致将答案扫了一遍之后,袁县令
袁县令心下有些高兴,但这到底只是第一场,题目简单,根本看不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
于是,他只是对王谨点了点头,矜持地赞道“答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