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的县试一共考三场,每两场之间相隔一日或两日。
第一场考贴经墨义,之后的两场则是考四书文、五经文以及试帖诗。每场都会筛掉一部分人,难度也是层层递进。
由于清源县参加县试的人不多,题量也不大,县令一边监考一边卷,再加上县衙里其他人的帮忙,第二日中午之前就能放榜。
王谨对自己第一场的成绩心中有数,所以也没打算兴师动众,可王家其他人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家谨哥儿从六岁开始启蒙,到今年十一岁,这五年里他有多用功、多辛苦,大家都看
于是,第二日一大早,王家男人包括王老爷子集体上阵,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往县衙门口走去。
看着县衙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又看了看身旁跃跃欲试的他爹和他二哥,还有神情中带着一丝激动的王老爷子,王谨压低声音,默默开口道“人这么多,冬天洗澡不方便,隔远了可能还没事,但如果紧挨着的话,那味道”
王家人的表情顿时就有些僵硬。
于是,王谨又加了把火,接着道“我听说啊,有些人,那冬天的棉袄,可能穿好几年都不带洗一回的”
仿佛是
说起来,王家
此时此刻,面对着眼前这几人的棉袄,王老爷子手一僵,默默把手中的核桃塞进了袖子里。
眼看着其他人都已经成功被劝退,只有王诚依旧不为所动。他拍着胸脯开口道“你们先去茶楼里等着,我去去就来”
王谨还没来得及出声,他那二哥就一溜烟跑得没影了,他也只能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时,刚刚一同前来的郑兴和吴山
这过去两个月的时间里,郑兴和吴山一直
王谨冷眼观察了几日,
郑兴和吴山两个小伙子差点感动得没哭出来。从前他们连饭都吃不饱,哪还能顾得上别的。如今有幸能碰上这么好的主家,不仅不嫌他们吃得多,还教他们识字,给他们做新衣服,现
两人
那日之后,郑、吴二人就渐渐
于是,这二人学习起来更加拼命,才几十天的时间就已经能认识几百个字了,这对从前的他们来说根本就连想都不敢想。
今日,郑兴和吴山靠着之前跟齐家小厮打听来的经验,专门穿上了自己从前的旧棉袄和旧鞋,早上还多吃了两碗饭,可谓是准备充分。这认真的态度,还得了王家人的几句夸赞。
眼看着郑、吴二人的身影也消失
这间茶楼的掌柜是范良他爹范老爷的好友,范老爷提前几日就订了一个大包间。等王谨带着王家人进去之后,便见范家人和周家人都已经到了。
互相见过礼后,几人寒暄了几句。看着范良和周承悦脸上放松的表情,王谨便知道,这两人应该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这第一场只是基本的筛选,只要字写的不错,记性也不差,那就肯定能过。
周老爷和范老爷也并不紧张,两人刚刚一直
说起这个,周老爷激动得满脸通红。之前因为不想打扰王谨几人书,所以一直憋着没说,现
他们老周家,居然能跟皇帝老爷做生意这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王谨忙站起身恭喜周老爷,周老爷直道都是王谨的功劳,非要给他再追加两年的利润,王谨说什么都不肯,两人你来我往地互相推拒了一番,最终周老爷还是拗不过王谨,只能暗想着日后
过了一会儿,齐秀才和齐佑也到了。几人闲谈了几句之后,便听到楼下传来铜锣的声音,一群人便止住话头,起身聚
此时县衙门口的人群已经是炸开了锅,后面的人不停往前挤着,前面的人也是死活都不肯让步,王谨还看见了已经挤到最前排的他家二哥。
因为这几年的进补和锻炼,王家几个小辈的身高都远超同龄人,连今年已经二十的王谦,也
因此,王谨一眼就看到了高出人群一截的他二哥的那颗晃动的脑袋。虽然看起来头
县试放榜,又被称为“
出
于是,王谨就看到,等那红榜贴好之后,他二哥似乎有些激动地跳了跳,接着便转身逆着人流使劲往出来挤。好不容易挤出来之后,便朝着茶楼的方向拔腿狂奔。
眼看着快到了茶楼下,只见他二哥缓了缓步子,抬起头寻了寻,瞧见自家人之后,便手舞足蹈地比划了起来,右手伸着一根手指不停地朝他们晃啊晃。
这下,不用多说,包间里的人也都明白了,王谨这是考了第一场的第一名啊。
不过也没人觉得惊讶,齐秀才更是连表情都没变一下,大家都笑着向王谨道喜。
王谨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此时显得十分淡定,而王家人却实
虽然都知道王谨聪明,可他再聪明也才十一岁,满打满算也就了五年书,居然能超过那么多二三十,甚至四五十、五六十的人,直接拿到个第一名
不过想到王谨之前说过的,第一场只是考最简单的东西,根本算不了什么,于是他们便也强压下了激动的心情,笑着跟其他人寒暄了起来。
不一会儿,范家的小厮范云也回来了,他直接道“王少爷第一名,其他几位少爷也都
听到这话,包间里的气氛彻底放松了下来。齐秀才勉励了几句,等各家的小厮都回来之后,几家人又闲聊了一会,接着便各自回家了。
等到第二场考试时,王家人明显放松了许多,也同意只让郑兴和吴山两人赶着牛车去送王谨了。
由于王谨上一场是第一名,这第二场便可以直接坐
第二场的考题是四书文一篇、五经文一篇,以及试帖诗一首。拿到试卷后,王谨大致看了看,
第一题是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作文一篇。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大意是
第二题是“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
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意为大夫以法相互配合,士人以诚信相互考察交往。
诗题则是“不辨仙源何处寻”得“源”字,以此作一首五言八韵诗。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桃源行,“春来便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王维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祖籍山西,据说正是太原王氏的后人,倒也算是王谨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