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搜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多功能科举考生 > 第39章 第 39 章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想学写诗,黛玉便话“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就相当于是曹雪芹借黛玉之口,倾情推荐的一套写诗作赋初学者必的经典书目。而其中王摩诘全集的王摩诘,便指的是王谨的老乡王维。
至于说为何要先王维,
苏轼曾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以诗著称,其画也是相当有名,被后人誉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并且,他同时还兼通音律,是一位真正的“诗书画音四绝”的艺术大家。
王维最出名的山水田园诗,便结合了诗、画、乐这三种艺术元素,用词简洁淡然,从不刻意铺陈,写的也都是随处可见的风景。他的诗,就像欣赏一幅简单的工笔画一般,极容易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同这位“诗佛”相比,“诗圣”杜甫的诗过于沉郁,“诗仙”李白的诗又有些过于豪放,并且这二人的诗都要花时间去领悟,且极难模仿。
先王维,再李杜,就像学书法先临颜体,学绘画先学素描一样,从艺术的角度出
身为一个依靠逻辑行事,且上辈子也从未正经学过写诗的人,刚开始学诗的时候,王谨也不是不紧张的。
可渐渐地,他就
再加上,那被困
接下来就是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的方法和理论了。于是,他便又从系统的数据库里找到了后世著名的吟诗作对三基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和训蒙骈句,开始研究起了平仄和对仗。
由于脑海中已经有了大量的诗词储备,
甚至,他还会时时对比那些同一主题的诗,仔细揣摩,诸如那些流传后世的名篇究竟妙
而至于诗的内容,前一世被迫足不出户的王谨,对外面的世界也不是不向往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些对曾经的王谨来说,都是遥远且陌生的。
有幸重活一世,来到这样一个生态环境还没有被破坏的时代,他能闻到雨后草木和泥土的清香,触到雪花
王谨虽然有着成年人的芯子,但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而这些激动的情绪,也让他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气呵成”,什么叫“有感而
从前还曾羡慕齐佑时常会“诗兴大
不过,王谨到底不是一个情绪起伏很大的人,因此,从一开始他就确定了自己的风格,那就是模仿他的本家王维,这一位“诗佛”。
上辈子习惯置身事外,以旁观者身份探索世界的王谨,如今重新拥有了孩童般的好奇心,加上他自身极强的观察能力,不俗的艺术触觉,扎实的基本功,庞大的量,再加上齐秀才的引导,同齐佑的切磋,王谨这向“诗佛”看齐的路子走得极为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他打算等日后有时间了再去研究研究佛理,把这种风格贯彻到底。
此刻,
这诗题“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出自王维的早期作品桃源行。而这桃源行则是取材于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并
看到这两句诗,王谨的思绪不禁飘到了两年前。
两年前,王家人
他们居住的山洞附近也恰好有几棵野桃树。平日里,温氏和王蕙最爱坐
不问世事,安宁和乐,怡然自得,那一段
那些温馨的画面像电影一样
过一遍之后,王谨自己也十分满意,于是便接着去做前面两道四书文和五经文题。
这些已经练习过千百遍的四书五经作文题,对王谨来说,其实并不比那些填空题难多少。只比昨日略晚了几刻钟,他便已经答完了这份试题,并将答案都抄
下了一阵围棋,等到身边空出了几个位子之后,王谨便也起身交了卷。
袁县令接过王谨递来的试卷,低头细看了一番,心下忍不住惊叹。
这两篇文章作得极好,言之有物,平实又不失锦绣,用典也恰到好处。到底是世家后人啊,虽说是旁支,可家里指不定还有多少
而这诗题,本来他选王维的诗也只是出于无意,可第一场考完之后看到王谨的表现,又想到王谨跟王摩诘的渊源,他心里倒是对王谨的表现多了些期待。
而王谨也果然没让他失望。这诗从容雅致,体物细,状写传神,倒真有几分王摩诘的风格。
他原本想着,只要王谨这场答得不错,就把案首的名头给他。毕竟,他们清源县出了这么一个“小神童”,也算是他的政绩。
他可不是什么迂腐的老古板,看到年纪小的学子就总想着打压。他们老袁家那几位把生意做到大江南北的老祖宗,甚至包括他爷爷和他爹,哪个不是十岁出头就能管一个分店,手下有好几十号伙计的人物,他可从来都不会小看任何一个孩子的能耐。
而这王谨果然也没让他失望,这份试卷答得何止是不错,简直就是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袁县令心想,如果这孩子
想到这里,袁县令笑着对王谨说道“下一场要继续保持。”眼神中带着明显的欣赏和鼓励。
听到这话,王谨就明白,自己这个县案首,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因为,县试和府试严格来讲,只能算是一种入场考试,只有通过了这两场考试,才有考取秀才功名的资格。
而这个入场考试,如果你只过了县试,没过府试,那就相当于
一个县案首,尤其还是一个竞争算不上激烈的小地方的县案首,实
等第二场的成绩出来之后,果不其然,王谨又是第一。
不过,由于前两场的红榜上都只写着考号,并没有姓名,因此,也就王家人略激动些。县城里的其他人都还不知道,这个连续考了两场第一名的人,居然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
等到第三场考试,依旧是中规中矩的试题,王谨依旧是不早不晚地交卷,袁县令看罢他的答卷之后,脸上的笑容更加真诚了。这一次,袁县令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微笑着朝王谨点了点头。
王谨心下了然,也并无多少激动,恭敬地朝袁县令作了个揖便离开了。
县试末场的
放榜的这一日,正好赶上了县城里的大集。
本来到第三场剩下的人已经不多了,按理说看榜的人也不会太多,可谁叫人的天性就是爱凑热闹呢,更别说还是这种能让自己也沾沾文气的热闹。
县衙门口挤成一团,还有不少小商小贩们瞅准了商机,专门
看着面前熙熙攘攘的人群,连王诚都有点
王谨很想说,其实真没这个必要,不过看他们这么积极的样子,便也把话压了下来,只带着王家人一起上了茶楼二楼。
茶楼的掌柜跟范老爷熟识,已经知道这位小少爷就是前两场县试的第一名,齐秀才的得意门生,因此,这掌柜今日的态度便显得格外热情。只是到底成绩也没出来,他也不好直接贺喜,只是亲自带着王家一家人上了二楼。
二楼的包间里,其他几家人都已经到了。
范良笑着打趣王谨“咱们的县案首来啦”
王谨没搭理他,跟几位长辈见过礼之后,便转身看向范良几人,开口道“你们打算何时出
这次县试的题目本就算不上难,以王谨对范良和周承悦二人水平的了解,再加上他们俩面上轻松的表情,王谨就知道这二人准是能过。至于齐佑,那就更不必说了。
范良的脸顿时就垮了下来,他小声抱怨道“离府试还有两个月呢,从咱们县城到太原城也就只需要一天时间,你着什么急啊”
他还想着考完县试能好好放松几日呢,谁知他这小师弟,连县试的成绩都还没出来呢,就开始惦记起府试的安排了。
王谨继续无视了范良的控诉,瞧了一眼楼下的动静,转过身对着范老爷和周老爷,开口问道“两位伯父可有门路能买到马我近日想抽时间学习一下骑马。”,,,